第(3/3)页 “太年轻了!” “感觉就像是个学生,而不是什么顶尖学者。” “这么年轻,已经有这么多成果,未来几十年都会是国家科研方向的顶梁柱啊!” 张硕表现的镇定自若。 他拿着一份报告走上了台,然后开口说道,“刚才高院士已经对于原子核核力拆分技术做了说明。” “我们提交的能源方案就是以此为基础的,下面我来说明一下理论和数据支持问题。” “理论支持,要说明的首先是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的传导性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反应怎么样维持以及是否会扩大效应。” 扩大效应,也就是反应的物质释放的场力或热量影响到其他物质,进而让其他物质也出现核力反应。 那么控制就会出现问题,可能会发生大爆炸。 张硕继续道,“场力的维持和扩大效应,和粒子状态以及能量强度有关。” 他在白板上写了几行列式,并说明道,“这就是传导效应列式,来看这几个参数,只有粒子活跃度以及密度达到这个需求,才会具有传导性。” “只要一个参数低于要求,那么就不具有传导性。” 这就好像是一根火柴无法点燃木块一样。 火柴燃烧持续的时间很短,木块还没有被点燃,热量就已经消散了。 只有各参数达到需求数值,超过传导性的临界线,反应才会进行传导并产生连锁效应。 张硕简单介绍了一下以后又写了几行列式,让台下的学者们能看的更清晰一些。 他继续讲道,“从理论上来说,维持反应和具有传导性,参数需求有一个阈值区域的。” “只要把反应强度维持在这个确实区域里,那么就是安全可控的。” 后续他又做了一些介绍,就只是大体的说明了一下,因为很多内容牵扯到了保密性问题,不能全部都说出来。 来参会的学者们,知道大致原理就可以了。 在谈过传导性问题以后,张硕又谈起了其他理论支持内容,牵扯的就是控制和安全性。 控制,也就是以现有的技术可以对反应进行持续控制,中途并不存在无法跨越的技术壁垒。 安全性,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传导性问题牵扯的就是安全性。 之后张硕开始说明技术的优势,并把计算后的数据一一列出来,“优势有很多,首先就是原材料极为低廉。” “我们可以使用单元素物质作为原材料。” “第二就是污染核反应,这是一种全新的核反应,但只有反应的过程中,内部存在一定的放射性,废弃物是不具有放射性的。” “第三,稳定,前面已经对稳定性进行进行了介绍,是在可控范围内的。” “最后一点,效能极高。” 他说着操作了一下电脑,把计算好的数据列表放到荧幕上。 “这些数据是对效能的说明,也和前几个优势有关。” “我们以单质锂作为反应材料,根据理论计算,其反应效能是核裂变反应的二十倍以上。” “从计算数据来看,以新技术支持100万千瓦的电站,每年只需要耗费30到50吨锂。” 这个数据说出来,顿时让现场一片哗然,就连领导组的人都很震惊。 一年,30到50吨? 这种原材料的损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张硕的话还没说完,他重新走到讲台中间,继续道,“原子核核力拆分,是把原子核拆分成质子和中子,那么显然,元素周期表中越靠后的元素,反应所释放的热量就越高。” “比如,铁,可能会是锂效能的几十倍。” “那么可能一吨重型元素,就能够维持100万千瓦电站一年所需,当然具体数据还要实验来研究。” 不少人听罢都咽了咽口水。 一吨?维持一年? 如果是一吨的铁,根本就不值钱,原材料成本还真是可以忽略不计! 换成是单质碳,地球表面到处都是,免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