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硕教授的报告非常精彩,他的研究是以基础力关联去分析核聚变反应。” “其拓展了一种控制核聚变的新方法,也许会在未来帮助实现人类掌控核聚变。” “张硕教授非常的天才,他正在研究核聚变问题,也许可以期待,这个领域能有新的进步……” 张硕发表的研究和核聚变直接相关,很多学者自然而然就认为他开始研究核聚变。 但有些人并不这么看。 比如,周建明。 周建明在科技工业局工作,参与过很多保密性的项目研究,他知道佟智国团队的研究,也知道高晓申请的能源项目。 原子核核力拆分的稳定性控制,可是以电磁力干涉制造能源的技术,单元素物质就可以直接作为原材料,而且能源制造效率非常高。 其基础以及控制稳定性,要比核聚变强的多。 “原子核核力拆分技术,才代表未来的能源技术。” “核聚变?控制系数那么高,而且不稳定,原材料还需要放射性的氚……” “张硕教授不可能去研究可控核聚变!” “这个理论研究,也许就只是引导一个方向而已……” 周建明的猜测只对了一半。 张硕确实无心去研究控制核聚变技术,准确的说,是通过可控核聚变来掌握新的能源技术。 ‘原子核核力拆分’比核聚变的能量效率高的多,控制需求则是低很多。 ‘原子核核力拆分’,已经能够让人类实现掌握高效、低成本的清洁能源。 核聚变相关的理论研究,只是研究过程中附带做出来的,而报告上的内容,则是专门为会议准备的。 张硕倒是对于核聚变非常感兴趣,但感兴趣的并不只是‘可控’,而是可控的前提下,实现电磁力的直接转化。 ‘可控’,只是技术实现的必要的过程而已。 核聚变的控制只是第一步,但实现核聚变控制,电磁调控只是一种方式,更有希望实现的是‘内部离子物质散发强力干扰’。 后者才是实验方向。 在实现了核聚变的控制以后,就可以实现直接转化电磁力,也就是直接在输出电力。 这才是最终目的。 核聚变的控制只是第一步,而现在的关键是测定强力数值问题,他还是非常期待核物理所那边托卡马克装置的改造工作。 在测定了强力数值问题以后,再进一步的完善理论,并以理论为基础,进行‘离子物质内部干扰’的实验,就可以实现核聚变的控制。 下一步,就可以研究‘氢弹电池’技术了。 …… 会议,继续进行。 张硕继续担任报告的评审,他也会和其他人交流理论研究问题,同时,也谈起了和会议相关的工作。 他们决定让源点论国际研究会议,成为一个间断性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 现在是第一次会议,后续每隔一段时间就召开一次会议。 张硕的建议是一年召开一次,因为源点论是物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新的方向、新的起点,再加上很多学者参与,研究进展速度就会很快,一年召开一次会议,就能收到大量优秀的研究论文。 第二个议题就是会议奖项问题,就像是国际上其他的学术会议,源点论研究会议,也会制定一些奖项。 现在已经确定的有两个奖项,一个是会议优秀论文奖,另一个是源点物理奖。 会议优秀论文奖,是评选上一次会议最优秀的论文,会给予奖金和证书奖励。 源点物理奖,则是评选出上一年最优秀的源点论方向的理论研究,同样也是给予奖金和证书奖励。 第三个议题就是会议论文收录以及创办学术期刊。 会议论文收录,会和各大论文科学引文检索数据库合作,让会议收录论文直接进入到各大科学引文检索,比如,SCI、CSIC。 学术期刊,名字叫做《源点物理》。 在会议结束以后,会成立《源点物理》委员会和编辑部,直接归属源点论研究中心管理。 同时,也会聘任知名度高的学者担任审稿编辑。 等等。 相关的细节性工作,张硕就不参与了,他只负责发展大方向的决策问题。 …… 源点论国际研究会议,召开了四天时间。 第四天的下午,城市会议中心主厅进行了会议的闭幕式,也就是对会议过程的总结以及宣布下一次会议工作的决策。 会议结束以后,张硕也感觉非常的疲惫,连续四天的会议,参与了方方面面的工作,确实让精力耗费了很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