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 元素抗性实验基地。 基地内一直都非常忙碌,团队上下不断的进行实验工作,确定新实验方向后,他们已经完成了两次‘核转电’实验。 在工作的间歇期,佟智国也关注到了国际新闻。 他急忙的就找到张硕,“看看这个,泰勒-威尔逊,麻省理工的天才核物理学家,他提出了低温核聚变技术!” 张硕也找了几个新闻,认真的看了好半天,疑惑道,“如果我的理解没错,威尔逊和怀特是一个团队?” “威尔逊提出了低温核聚变技术,但否定了怀特说的所谓‘技术信息’?” “是这样,有什么问题?” “所以他们所谓的技术还没有理论支持,也只是一种想象而已吧?” “能想到也很了不起啊!”佟智国叹道,“换做是我绝对想不到,不,应该说,核聚变领域的学者都想不到。” “他想到了,真是太天才了……” 佟智国的年纪,早就能感受到知识迷障对研究的阻碍。 知识迷障,也就是了解的知识太多、太丰富,碰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就能想到一大堆‘常识’。 那么思维就会受到常识的阻碍。 如果产生了打破常识的想法,马上会有一大堆其他正确的常识,来证明常识的正确性,也就等于进行了自我否定。 这就大大限制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所以说,年轻人的创造力更丰富,因为他们可以随意的想象,而不会被知识迷障所限制。 泰勒-威尔逊是个核物理学的学者,即便只有三十多岁,但在自己的领域内能想到低温核聚变,并认为‘可能实现’,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当然,只有他们这么认为,因为他们已经实现了相关技术。 其他核聚变领域的学者,都对于低温核聚变嗤之以鼻,学术领域才会出现一大堆否定的声音。 “确实很天才啊,能提出来都都很了不起。” 张硕也肯定了威尔逊的天才,“至于技术提出,也没什么大不了。” “不会有影响吗?比如,他们也朝这个方向进行研究。”佟智国还是有些担心。 张硕摇头笑道,“他们说的技术方向都是错误的,我们根本没有用什么电磁干涉。” “如果他们一直去研究,也可能会找到正确方向,但到那时,我们都已经在研究引力飞船。” “到时候,外界肯定知道了。” 现在的实验研究保密性很强,就是因为可以完全封闭,换做是引力飞船的实验,就和飞行器制造一样,造好了以后是要试飞的。 只要引力飞船试飞,就一定会被外界知晓。 或许只需要一张照片,就能推测出所用的能源技术,也只有核转电才能提供飞行器上制造引力所需要的超高电能需求。 既然是核转电技术,自然是实现了低温核聚变。 佟智国听罢有些期待的说道,“现在好多人都在否定威尔逊,有好几个非常有名。” “威尔逊一定很不好过,希望他不要放弃自己的想法。” “再等等,坚持坚持,也许就等到了引力飞船实验……” 他说着满心期待。 实验基地里,每个人都非常积极,因为研究非常顺利。 他们进行了两次核转电的实验,到第二次实验的时候,实验装置已经能输出超过‘260兆瓦’功率的电力。 实验,非常成功。 团队一起进行数据分析认为,实验装置的输出上限可能会超过600兆瓦。 600兆瓦,什么概念呢? 国内火力发电站的大型发电机组,下限也只有300兆瓦,核动力航母的先进核反应堆,单个输出功率也只有350兆瓦。 国内所掌握的引力技术支持制造的引力悬浮装置,消耗功率也不过30兆瓦而已。 换句话说,实验装置的输出功率,相对于引力悬浮装置已经严重溢出。 同时,也代表可以支持制造非常庞大的引力飞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