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李奕视察了一圈,发现还是那个问题。 由于工匠对技术和设备的不熟悉,所以,枪械的产量和良品率都不算高。 现在的后装步枪生产线,每月最多产出合格的后装步枪120支,远达不到预定产能。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经验这东西只能慢慢往出磨,做多了也就熟悉了。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紧接着,李奕又去视察了一下火药和子弹的生产线,温言抚慰了正在干活的工匠们,十分熟练的给他们一顿画饼打鸡血。 然后带着赵科离开了兵工厂。 走在半路,李奕转头对赵科说道。 “舅父这段时间幸苦了,兵工厂的建设工作我很满意,舅父没有让我失望。” “但是,目前兵工厂的产能依旧远远无法满足我军的扩军所需,兵工厂提升产能之事,可谓迫在眉睫。” “舅父可有什么好法子?” 赵科闻言,先是沉吟一阵,然后开口说道。 “工匠,我们需要更多的工匠,唯有有了足够的工匠,兵工厂的产能才能迅速提升。” “但目前来看,岑溪县内的大半工匠都已经为我军所用,短时间想要招募更多工匠,绝非一件易事。” 其实也就是幸亏李家军现在在岑溪,岑溪县内各类矿产资源丰富,相应的工匠也有不少。 否则的话,李家军的兵工厂别说扩产了,只怕投产都不可能。 李奕闻言,思索一阵说道。 “这样吧。” “既然招募工匠暂时行不通,那我们就着手自己培养。” “从我军治下各村落中遴选一批精明聪慧的少年人,交由那些技艺精湛的老师傅带着,让那些老师傅尽快带一批徒弟出来。” “当然,不要让人白干活,那些老师傅每教一个徒弟出师,我们这边就要给出相应的奖赏。” “甚至,徒弟出师后的前几年做活所得的工钱,老师傅也能有一笔抽成。” 这年头的手艺人都忌讳“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所以,想学手艺你得先给师傅当好几年学徒,当牛做马的把师傅伺候高兴了,师傅才会传你手艺。 而现在的李家军可没那么长时间去等老师傅慢慢考验徒弟。 但空口白牙就想让人把安家立命的手艺传出去,那肯定是不行的。 伱得加钱! 赵科闻言,当即点头表示明白。 “属下明白,将军英明!” 李奕微微颔首,两人继续并列前行。 忽然,李奕像是想起来了什么,开口说道。 “舅父你记一下,接下来我们的兵工厂中,可以尝试着采用流水线的方式进行分工生产。” “我们不需要工匠学会军械生产的全过程,没那个必要,只要他们能学会并熟练掌握其中一个流程就可以。” “只要我们能严格把控零部件的尺寸和质量,哪怕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分开生产的,到了最后也能进行统一组装。” “如此一来的话,我们所需要的就只是简单接受过基础培训,并熟练掌握一个生产流程的工人,而非掌握全部流程工匠。” “工人可要比工匠好培养的多了!” “如此的话,当是可以解决兵工厂缺人的难题!” 赵科闻言,点头表示明白。 紧接着,李奕又提出了用绩效核算工钱的方法。 俗称计件! 俗话说的好,计时不要脸,计件不要命。 想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那通过绩效考核来核算工钱,绝对是最有效的方法。 赵科再次用力点头。 …… 满清咸丰元年,西历1851年,三月二十日。 永安城外二十里,清军营门处。 李星沅这个钦差大臣跪在最前面,而在他的身后,向荣,周天爵,李能臣,秦定三等人分跪两侧。 而在他们面前,则是摆着一张香案。 香炉内三缕青烟袅袅升起。 一名穿着黄马甲的御前侍卫手持明黄色的圣旨,站在所有人面前,朗声说道。 “钦差大臣李星沅接旨!” 李星沅在地上磕了个头,然后朗声道。 “微臣接旨!” 他的话音落下,只见那前来宣旨的御前侍卫打开手中的明黄色卷轴,然后朗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钦差大臣李星沅颟顸懈怠,剿贼不力,纵贼流窜,乃至永安沦陷,八桂震动。” “上不能安朕心,下不能抚百姓,可谓无能之至,着令,罢其钦差之职,革职还乡,由大学士塞尚阿接任剿贼事项。” “在大学士塞尚阿抵达广西之前,钦差之职暂由李星沅署理。” 李星沅闻言,忍不住面露苦涩,但还是下拜道。 “微臣遵旨!” 他以为自己尽心尽力的为朝廷操持剿贼事项,可以遗泽子孙。 不成想,到头来还是落得个革职还乡的下场! 现在,唯一令李星沅感到欣慰的,便是自己只是革职,而不用一大把年纪还要背井离乡的被流放了…… 先更一章,今晚还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