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嗯,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李奕打算要在湖南再办一次科举,给湖南士子们发官帽子。 自然,丁善庆也就降了。 毕竟他一个致仕的老头,没必要再为了大清而把自己全家搭进去不是? 再说了,这湖南眼瞅着大清是保不住了。 可他老丁头的儿孙们可还得当官呢。 至于说这个官究竟是大唐的还是大清的,那就无所谓了。 所以,在李奕面前,这位岳麓书院的现任山长态度摆的很是端正。 “老朽岳麓书院山长丁善庆,携书院诸教习学子,拜见王上!” 丁善庆快步走到李奕面前,弯腰深深一揖,在他身后,岳麓书院的众教习学子也是有样学样。 李奕闻言,伸手将丁善庆扶起,然后说道。 “快快免礼!” “丁公之贤名,孤素有耳闻,如今一见,果真不凡,颇有名士之风。” “不知丁公可愿重新出仕,为我大唐所用?” 见了丁善庆,李奕礼贤下士的老毛病又犯了,忍不住开口招揽。 丁善庆闻言,连忙摆手拒绝。 “多谢王上美意,老朽如今年事已高,黄土埋半截儿了,在书院治学办学,造福家乡便好,就不再出仕了。” 说话时,丁善庆心中不免感慨,人人都说李奕这位唐王礼贤下士,求贤如渴。 如今一看,果不其然,连自己这个老头他都不准备放过。 李奕闻言,哈哈一笑,也就没有强求,而是继续说道。 “丁先生既不愿入仕无妨,可这岳麓书院上下如此多的俊才,丁先生还当为孤举荐一二。” 岳麓书院的学生是不是俊才李奕不知道。 但他知道,这一个学生背后就是一户地主士绅,自己如果能将岳麓书院的学生都给收下,那湖南也就定下一半了。 至于说分田之事怎么办? 当然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了? 用官帽子来换取士绅支持分田,就是李奕现在的思路。 在他看来,那些大地主或许会因为利益而坚决抵抗,但中小地主却不至于和大唐不共戴天。 大多数的中小地主家里也就几百亩地,大唐这边给了他们二百亩额度,二百亩以下是不需要分田的。 要是通过科举做了大唐的官,还能再加二百亩的额度。 这对很多中小地主来说,已经足够了。 而李奕要的也正是拉拢住这些中小地主。 那些大地主李奕是无所谓的。 失去了数量众多的中小地主的支持之后,光靠大地主们掀不起什么风浪。 丁善庆闻言,忙不迭的应声道。 “王上所言甚是。” “岳麓书院上下皆愿为大唐出仕。” 李奕微微颔首,然后说道。 “很好。” “有劳丁山长带路,带着孤在岳麓书院里好好转转。” 丁善庆应了一声,然后在前面带路。 李奕跟着丁善庆进了岳麓书院,前后参观了书院的斋堂,圣庙,御书馆,文昌阁等建筑,频频点头。 在书院中转了一圈,李奕对丁善庆说道。 “当今之世界局势,我中华大地外有西洋列强虎视眈眈,内有满清鞑子祸乱天下,可谓千年唯有之大变局也。” “以当今之世界局势,岳麓书院若继续只教授儒学,只怕是不行的,迟早将要落伍。” “孤以为,岳麓书院可以适当增加学院规模,加设算学,西学,科技等不同学科。” “孤可以拨一笔款子来,专用于书院的修缮与扩建,以及聘请教习,招募学生等。” 丁善庆闻言,先是一愣神,旋即便反应了过来,开口说道。 “王上英明。” 虽然他对李奕的说法不敢苟同。 但却也明白花钱的就是大爷这个朴素的道理。 既然李奕放话要拨款资助岳麓书院的重建工作,那么他自然不会反对李奕的要求。 既然李奕要加设学科,那就加呗! 李奕微微颔首,然后继续在岳麓书院内巡视,慰问岳麓书院的学生,并亲自旁听了一堂课。 对于知识,李奕向来是尊重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