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八月二十日,唐军北伐大军自扬州出发。 当日,高邮州便送来降表! 八月二十五日,唐军北伐军抵达淮安城外,刚摆开阵势准备攻城,淮安守将汪澄杀旗人监军恩泰,开城投降。 随后,运河沿岸的桃源,宿迁,邳州等府县相继望风归降。 徐州知府孙恩赟送来降表,重镇徐州归降。 至九月初,唐军便已经沿着运河杀入山东境内。 仅仅用了十余日,半个月不到的功夫,唐军便打穿了江苏,江苏全境几乎是望风而降。 之所以如此,不光是江苏地方上被唐军兵锋所震慑。 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清廷先是输了巨鹿之战,让天下人看到他的大厦将倾,无力回天。 紧接着又丧心病狂的炸了黄河大堤,使得黄河决口,生灵涂炭,干脆失了人心。 两件大事一前一后发生,搞的地方官员人心惶惶。 凭心而论,谁也不愿意给一个连黄河大堤都敢炸的朝廷做事。 更别说,这个朝廷还是异族朝廷了。 黄河大堤一炸,清廷炸掉了自己本就不多的人心和正统性。 然后,大唐北伐军一至,地方上可不就望风而降了吗? 除了那些走投无路,只能跟着满清一条道走到黑的八旗,基本上没人再愿意为满清效忠。 当然了,就凭现在清军留在地方上的军队,他们即便想要抵抗,也是无能为力。 十数万唐军北伐,别说现在清廷主力早已在江宁之战,巨鹿之战两战中被打光了。 即便清廷汇聚主力,也照样挡不住唐军北伐! 要知道,这十数万唐军,可全部都是装备后装枪,后装炮,转管机枪的精锐部队。 别说放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了,哪怕是放在一战的欧洲主战场上,那也是一股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力量。 这股力量,压根不是清军能够抵挡的! 随后唐军继续进军,杀向山东境内。 而后,战局同样顺利! 济宁,兖州,曹州,泰安,等运河沿岸州府争相送来降表。 沂州,莱州,登州,青州,东昌府,济南府,武定府,等地也是争先恐后的纷纷主动挂上了唐旗。 整个山东,几乎全部是传檄而定! 李奕刚至济宁,便接到这些奏报,忍不住有些愣神。 原本他以为自己带兵北伐,多多少少也得打几场硬仗,没想到,清廷这边投降的一个比一个快。 江苏那边好歹有那么几个州府是兵临城下才投的,可山东这边,好嘛,唐军的北伐军刚进山东。 那一份份降表便争先恐后的送来了! 看着自己面前的这厚厚一摞奏表,李奕稍有些无语。 山东不愧是考公大省,果然自古以来都很想进步! 当然了,之所以如此,也不光是因为山东人想进步。 更多的还是因为巨鹿之战爆发前,清廷曾从山东调兵去增援战场。 可结果却是山东绿营甚至还没赶到巨鹿战场,半路上便被太平军给全歼了。 以至于现在的山东空虚的很。 再加上山东属于黄河决口之后的灾区,甚至是重灾区。 在这次黄河决口之前,黄河入海是过河南,经由江苏,借淮河水道入黄海。 但在这次决口之后,黄河却是直接从铜瓦厢那一段,向北改道,变成了经由山东的曹州,兖州,泰安,济南,武定等州府,借黄河故道入渤海。 也就是说,改道之后的黄河,基本上属于是在山东大地上冲出一条河道,然后入海的。 山东,可不就是主灾区了吗? 这这次天灾中,河南和直隶最多算是伤了点皮毛,即便是受灾,最多也就是一两个州府受到影响,灾民最多几十上百万,还算可控。 可山东,那是真正的伤筋动骨了的。 山东的百姓士绅对炸河的清廷岂能不恨? 多重因素叠加之下,这才有了山东的望风而降。 李奕在率军进入山东之后,便驻扎在了济宁州,然后开始着手安排赈灾事宜。 之所以不继续北上,那是因为济宁州已经属于是灾区边缘。 李奕虽然心系灾民,但他自身的安危关乎天下大局,不可能让他真的亲身深入到灾区第一线去。 别说他本身就怕死,没有这个想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