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皇上放心,老臣明白。” 调兵的事,当然是由他这个兵部尚书来负责的。 阮福时微微颔首,然后又将目光看向了胡隆山,然后开口交代道。 “有劳胡卿家辛苦一趟,去见一见英法等西夷国家的大使和领事,请求他们派兵增援我大越。” “我大越之所以会选择和唐国翻脸,便是他们在背后撺掇的,如今我大越和唐国开战,他们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胡隆山闻言,也是当即下拜道。 “皇上放心,微臣明白!” 阮福时继续吩咐道。 “除此之外,再派人去向老挝,柬埔寨,暹罗等国借兵。” “请求他们派兵增援我大越同唐军作战。” “告诉他们,唇亡齿寒。” “一但我大越被唐军所攻灭,他们也都逃不了。” 胡隆山再度应是。 …… 就在这越南上下商议应对之时,唐军也是正在商议对河内的攻势。 陈玉成站在一张舆图前,手中捏着指挥棒,一边在舆图上指点,一边开口说道。 “根据我军情处当前所探知的消息。” “越军目前在河内的驻军数量为七千人,城墙上共有城防炮三十二门,军中装备火枪数量约两千支,嗯,以鸟枪为主。” “除此之外,便都是冷兵器了。” 都说我大清的武备废弛,但也要分和谁比。 和西洋列强比起来,清军的武备自然是松弛的。 但和越南,朝鲜等亚洲国家比起来,大清的武备其实还算不错。 别的不说,最起码,鸦片战争前后清军绿营兵的火器装备率能达到一半以上。 可号称东南亚小霸王的越南,军队火器装备率才两成多一点。 还不如我大清呢。 众人闻言,皆是振奋。 张国梁第一个跳出来请战道。 “还请司令下令吧,末将愿带兵攻克河内。” 陈玉成闻言,却是抬手拒绝道。 “不不不!” “不要急!” “据本将所知,现在越军在河内虽没有多少兵力,但在其北部的谅山,高平,太原等重镇,却是驻扎了大军了。” “其中,谅山共有越军一万五千人,领兵之人为高睿。” “高平有越军两万人,领兵之人为万远智。” “太原有越军一万七千人,领兵之人为黄维奇。” “除去这三座重镇之外,越军在永安,北宁,海防,海阳等地,也是分别驻扎有重兵。” “合计约两万人!” “对我大唐而言,攻占河内很重要,但打掉这六七万越军精锐也很重要。” “是故,本将决定,我军暂且对河内先围而不打,借此吸引越军驻扎各地的援军来驰援河内。” “借机,围点打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