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英国的武器研发进程-《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2/3)页

    身为世界第一工业国,当英国人集中力量要去干一件事的时候,效率绝对慢不了。

    就比如说现在,英国在被大唐击发出研制后装武器的思路之后,便开始进行研发和生产。

    如今,更是连生产线都已经拉了起来。

    帕麦斯顿闻言,开口说道。

    “女王陛下放心,关于后装武器的研发,我大英这边已经颇有成效。”

    “步枪方面,我们参考普鲁士人的德莱塞M1841击针枪,以及唐国的昭武元年式步枪,研发出了属于我大英的恩菲尔德M1856型步枪。”

    “该枪口径14.7毫米,枪身长1.4米,配套刺刀,枪带等零件,使用纸壳定装弹……”

    “目前,恩菲尔德M1856型步枪已经定型,并开始量产,当前的产能达到了月产1400支的地步。”

    “而后装火炮方面,我们也是参考唐制后装火炮,发明了我大英的阿姆斯特朗后装炮。”

    “炮膛外部长84英寸,内壁深73.375英寸,炮弹重量为五磅。”

    “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用性!”

    “只是,在耐用性,射程,精准度等方面,却还是与唐制火炮有着明显的差距。”

    怎么说呢,大唐的后装线膛炮不光是加工工艺上讲究。

    就连材料也是专门的特种钢材!

    非但重量较之传统的钢材更轻,强度也是更高。

    英国这边要仿制大唐的火炮,仿制外形很容易,但想要仿制材料,却绝非那么容易的事情。

    “而转管机枪,也已经仿制成功,只是,弹药的生产成本很高。”

    帕麦斯顿继续汇报。

    维多利亚闻言,蹙眉沉思了起来。

    “步枪产能有限,而火炮的质量也不行,也就是说,我大英和唐国的军火贸易,还得继续谈咯?”

    帕麦斯顿闻言,点头道。

    “就目前来看,确实如此。”

    “但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件好事。”

    “唐国的军火始终在向外售卖,我们不买,那些斯拉夫人也要买。”

    “我们多买点,斯拉夫人就得少买点。”

    “我们抬抬价,斯拉夫人就得跟着加价……”

    “长久下来,沙俄绝对耗不过我们。”

    在帕麦斯顿看来,即便大英有生产后装武器的能力,外购军火的事情最好也不要停。

    不说别的,哪怕只是为了给沙俄添堵,那这事也得做。

    沙俄并没有自行生产后装武器的工业能力,而英法这边,即便有,也不会卖给他们。

    是故,和大唐的军火交易线,就是沙俄的生命线。

    英国既然无法阻止大唐和沙俄之间的军贸,那通过抬价的方式,来给沙俄添堵,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只要沙俄无法从大唐那边获得足够的军火,等到克里米亚的战事进一步加剧,沙俄的防线迟早要崩。

    维多利亚闻言,还是轻轻点头。

    忽然,维多利亚又再次询问道。

    “还有,就是东南亚方向的局势。”

    “我听荷兰和西班牙那边说,中国人正在对他们的马尼拉和巴达维亚殖民地虎视眈眈,并进行试探。”

    “荷兰和西班牙当局希望我大英能够插手,帮助他们保住巴达维亚和马尼拉。”

    “首相阁下以为我大英该如何处理?”

    “还有就是,中国人在拿下马尼拉和巴达维亚之后,会不会得寸进尺,去威胁我大英的海峡殖民地?”

    “这点也需考虑进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