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迫击炮和鱼雷-《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1/3)页

    李奕微微颔首,然后又接着看起了兵工厂的其他研发成果。

    比如说新型手枪,霰弹枪等。

    很快,李奕便走到了一门火炮前方。

    武仲赶忙上前几步,开口介绍道。

    “陛下,这门火炮被命名为51型150毫米舰炮。”

    “该火炮口径为150毫米,适用爆炸弹,破甲弹等多种类型炮弹。”

    “炮管倍径为30倍,有效射程3公里,射速两分钟一发。”

    “连带炮塔设备,整体炮重为11.25吨。”

    “有效射程范围内,只要取得命中,便可对敌军战舰造成毁灭性杀伤。”

    “即便是加装了防护钢板的蒸汽铁甲船,一但被炮弹命中,也将受到重创。”

    唐军现在的火炮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陆炮,一种是舰炮。

    其中,陆炮的口径主要有75,100,120,150等几种。

    其中75口径的火炮为步兵支援炮,口径较小,机动性较高,打直射弹道,主要用于短距离支援步兵火力。

    100口径的则属于野战炮,虽也是直射弹道,但比起75口径的步兵支援炮来火力和射程都要稍强。

    120和150口径的火炮,则属于重炮了。

    可以打直射弹道,也可以打曲射弹道,威力也较为可观。

    再往上的口径,不是造不出来,而是造出来也没必要。

    火炮的口径再大些的话,重量就太重了,转运起来太过困难,甚至跟不上部队的行军速度。

    不适合步兵使用!

    但对于舰炮来说,150的口径只能算是刚刚开始。

    且火炮倍径也是开始直线上升。

    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很难控制火炮重量,陆炮的倍径顶天了到二十,再大就转运不了了。

    可舰炮呢,四五十倍的倍径比比皆是。

    因为,舰炮是不用顾虑转运问题的。

    追求口径,追求杀伤就对了。

    李奕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个庞然大物,上手摸了摸,感受了一下金属冰冷的触感。

    然后说道。

    “开两炮试试!”

    武仲闻言,当即点头应下。

    然后开始筹备火炮的试射。

    很快,伴随着操作人员的操作。

    炮口开始转动,调整射击诸元。

    轰的一声巨响,炮座四周烟尘荡起。

    一炮弹夹杂着硝烟火光从炮口射出,呼啸着落向预定射界。

    轰隆巨响声中,被选定为炮击目标的一栋砖石小楼被火光和冲击波碾碎。

    一大股烟尘被冲击波吹的扩散向四周。

    方圆数十米范围内,一切都被夷为平地。

    待烟尘散去,原地出现了一个十数米方圆的大坑。

    大坑之中,土壤已被炸的松软,稍稍翻动,便可见热气冒出。

    看着这一炮的杀伤效果,李奕眼神中甚是满意。

    这还只是150口径的舰炮而已。

    要知道,大唐除去150口径的舰炮之外,还有口径更大的200,220舰炮呢。

    杀伤效果,肯定比眼前更强!

    随后,李奕继续在兵工厂中视察。

    接下来,他一一视察了几款不同口径的舰炮,岸防炮,以及列车炮。

    嗯,就是装在火车上使用的那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