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王正闻言,点头表示自己明白。 李鸿章微微颔首,然后继续询问道。 “对了,近期南洋地区的人口分布统计报告出来了吗?” 大唐要对南洋事实管理,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要将南洋地区的人口数量,土地数量等数据给搞清楚。 如果不能将这些基础数据整理清楚,那么,大唐想要对地方进行实际控制,难度和阻力都将会非常的大。 所以,李鸿章在抵达南洋之后,便开始着手统计和收集相关数据。 王正闻言,只是点头道。 “大人放心,人口分布统计报告如今已经大致完成,只等最后再核对一次,便会送来交由大人过目。” 李鸿章微微颔首,然后说道。 “尽快吧!” 王正点头应是,然后告退离去。 李鸿章则是继续审理批阅起了手头的文件。 随着大唐推动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政策下达,最近整个南洋地方上,不断有申请批地建厂,建立工业园的申请被提交给李鸿章。 虽然这其中没什么重工业,大多都是些农副产品加工,例如橡胶加工,水果加工,烟草种植,制糖,巧克力生产等轻工业。 但关于这些事情,依旧大多都需要李鸿章这个南洋总督亲自过目和批复。 时间在忙碌中飞速流逝,很快便来到了第二天。 当天上午,李鸿章的秘书王正便将南洋地区人口分布统计报告给递交了上来。 李鸿章第一时间放下手头的所有事务,开始翻阅报告。 【南洋地区第一次人口普查人口分布报告】 【截止大唐开泰四年,开元历4557年,西历1860年末,目前,南洋地区共有华人280万余,土著510万。】 【其中,华人之中,历代移民南洋之华人后裔约120万,近年来之大唐移民160万。】 【这280万华人,主要分布于婆罗洲,吕宋岛,马六甲一带;土著则是各地都有分布。】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大唐所统计出来的土著人口数据,其实并不准确。 能被大唐所统计的,大多都是较为文明和开化的熟番。 这些熟番土著,都是愿意接受大唐管理,愿意在大唐治下讨生活的。 数量更多的桀骜不驯的生番,则大多都不在大唐的统计数据之中。 嗯,袭击大唐移民,干扰大唐开发南洋的,也正是这些生番。 大唐组建治安队要清缴的也是他们。 看着手中的人口分布统计报告,李鸿章知道,大唐想要拿下南洋,可谓是道阻且长。 不说别的,光是从人口这方面来看,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要将一块土地变成汉地,别的不说,光是人口方面,前提就是汉人占比得超过当地人口的一半。 只有汉人变成当地的主体民族,才能将这片土地同化。 否则的话,是土著汉化,还是汉人蛮化,那是说不准的。 在这个时代,人口就是一切的基础。 而在如今的南洋,华人的人口却是远不如土著多。 光是愿意接受大唐统治的熟番数量就差不多是华人的两倍,就更别提数量更多的生番了。 是故,在李鸿章看来,移民工作必须得加快推进速度。 想着这些李鸿章找出一本奏章,提笔写了起来。 他希望朝中可以加大对南洋地区的移民力度。 将移民指标,从一年五十万翻一倍,提高到一年一百万。 大唐是从开泰二年开始向南洋组织大规模移民的。 开泰二年,三年,到今年四年,三年时间,官府组织一共移民了150万,再加上一部分民间自发的移民,以及开泰二年前的一名。 短短几年时间,大唐的移民数量便到达160万。 按理来说,这个速度不算慢,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很快了。 但是,李鸿章对此并不满足。 他迫切的希望大唐方面能够加大移民力度,以求加快南洋的开发进度。 唯有如此,他李鸿章这个南洋总督才能尽快干出政绩。 唯有如此,他李鸿章才能尽快入阁拜相,成为宰辅。 …… 开泰四年的年关很快过去。 开年之后,李奕便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都给放在了处理政务上。 如今摆在他面前的政务奏章,第一份便是去年大唐的财政数据报告。 去年一年,大唐的财政总收入达到了惊人的五亿六千万。 和前几年相较起来,增长幅度相当明显。 几乎达到了每年增长16%的地步。 虽然大唐如今正处于国力上升期,更兼之工业革命正处于爆发期,可这个增长幅度,依旧吓人。 其中,光是税收一项,就达到了惊人的四亿三千万。 其中,农税,工商税,关税,地税四者为大头。 尤其是随着大唐开海,以及工商发展,工业革命爆发,工商税和关税这两个税种的税收总额节节攀升。 如今两者相加,已经占据大唐财政收入总额之半数,差不多已有百分之五十二。 剩下的,农税占百分之二十,和房地产有关的地税约百分之十五,其余税种共计约百分之十四。 和去年的数据比起来,农税占比明显下降,工商税,关税,地税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大唐税收的主要增长额就在这三个上面! 剩下的一亿三千万的收入,除去官府经营的国有企业的营收之外,就是军火贸易,以及战争赔款。 其中,官府经营的国有企业主要是各地的大型炼钢厂,化肥厂,水泥厂,造船厂,汽车制造厂,机械制造厂等大规模重工企业。 随着大唐的工业发展,以及大兴基建,这些企业发展的非常快,利润也是逐年增长。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汽车制造厂了。 一辆汽车公开售价是1万块银元,即便是给官员勋贵打折之后,售价也有8888块银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