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徐阳这边的底薪都是五千,而且福利什么的都不错。 马文和王武来了后,很快适应。 不过这两人的名字徐阳都觉得有点别扭。 徐阳第一次看到马文的名字,以为是英译过来的中文名,毕竟英文里叫“马文”的人很多。 王武这名字更别扭。 那天徐阳喊他,就叫王武的名字。 “王武!王武!王武!” 叫了几声,王武没过来,小黑和马犬都过来了。 两个小家伙好奇的看着徐阳,似乎好奇怎么徐阳忽然开始学它们叫唤。 徐阳这才察觉到,王武这名字连着喊的话,和狗的“汪呜”声音差不多。 一想到这里,徐阳顿时觉得挺羞耻。 所以以后叫王武不叫他全名了,就叫他小王。 另外,徐阳也和李山说,让他放心干。 李山的干活儿能力徐阳很认可。 农场本来就是杂活多,很辛苦,需要他这样踏踏实实干活儿的人。 李山对徐阳格外的感激。 徐阳对农场的规划很清晰,他是农场主,是老板,他负责农场的大方向。 很多活儿就找人来干。 慢慢的农场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徐阳日常直播的时候,也和网友们聊到这些事。 有网友戏称: 【老徐,你这也算是大农场了。】 徐阳笑着回道: “这才哪到哪,现在只是起步,就是普通的小农场。” “真正的大农场建设的都特别漂亮,园区规划很完善。” “就说居住的楼都是两三层那种,里面装修也很豪华,装修的科技感也很足,像是学校的科研楼那种感觉。” “那样的大农场可不仅只是种地,还有研究、对外销售、自主品牌等等这些东西。” “我这儿现在连暖气都才刚刚装上。” “只能说慢慢发展。” 徐阳对自己的农场满怀期待。 甚至打算明年开春就多租一些地,顺便把租期延长。 反正本村人租地也便宜,租地很简单。 可惜国家规定不能买卖集体用地了,不然徐阳都想把这块地买下来。 这是为了防止有钱人囤地,假设土地能买卖,那地主就真的要出现了,所以肯定是禁止的。 集体用地也好,租个三十年,而后续租三十年,和自己的没什么区别。 有了新员工,徐阳就轻松多了。 “秋后我们这就开始忙,不过现在农场规模小,活儿不算多,我们四个人完全够。” 徐阳偶尔也会给另外三人开会。 “大家先熟悉熟悉日常工作,然后我明确一下具体的分工,咱别三个和尚没水喝。” 徐阳的安排是每个人负责一片区域。 马文负责家禽家畜,他开农场主要搞养殖,结果全赔了,但是喂养经验还是足的。 李山和王武各负责两个大棚。 这还是开始,大家负责的不多,等明年大棚多了,活儿也就多了。 一切都安排妥当。 日子就一天天过着。 同时,东方白鹳的翅膀也渐渐恢复,徐阳有时候都能看到它在轻轻挥舞翅膀。 看来它在想念它的家人和朋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