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以前赵本山的小品提到过一本书,叫做《母猪的产后护理》,实际上还真有这本书。 在那个年代,猪是非常珍贵的财产。 生完猪仔的母猪很容易得病去世,所以得照顾好。 徐阳更不希望农场的动物因病去世。 沈建国打了一盆干净的水还有毛巾,开始给母猪做疏导,缓解母猪的情绪。 时不时顺一顺肚子。 要不说是老兽医,对这方面已经轻车熟路。 现在每天来找沈建国看病的村里人还挺多的。 沈建国则是喜欢在农场这边待着,偶尔去晃悠两圈。 他毕竟有技术在手,属于老专家,所以生活还是挺不错的。 徐阳农场的母猪养的很好,也不用过多操心。 这时,母猪开始挣扎用劲,没多久,一头黑不溜秋的小猪仔就被生了出来。 沈建国示意马文把猪仔擦干净,准备接生第二只。 母猪生产的时候没怎么哼哼。 这貌似是它们的本能,野外很危险,产仔的时候最虚弱,如果惨叫的话,很容易就被猛兽盯上。 第一只生出来后,第二只一直没出来。 母猪的肚子还是鼓鼓的。 它侧躺着,露出一排“钮扣”,徐阳无聊的时候数了数,一共十四个。 还挺多。 员工们在一旁等着,还在闲聊。 王武问道:“这能生多少只?起码五六只吧。” 闻言,李山回应道:“我估计有八只。” 徐阳则是说道:“至少10只,这肚子可不止八只。” 这时,王武来了兴致,“咱打个赌,100块,比谁猜的更接近答案,赢的人平分。” 听到他的提议,徐阳和李山都完全同意。 王武:“那我猜9只。” 李山:“我还是猜8只。” 徐阳看了一眼猪圈里的母猪,摸着下巴琢磨了一下,然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猜12只。” “多少?” 马文和李山都有些愣住。 12只? 这有点夸张。 徐阳倒觉得正常。 这头母猪本身身体就特别好,再加上给它准备的是最好的种猪。 可不就生的多。 “行,就这么说定了。” 王武立刻说道,生怕徐阳反悔似的。 三人商量好,就开始看着小猪被接生。 这个时候,母猪继续用力,小猪一只一只生出来。 沈建国在一旁不断疏导,接下来的生娃过程很顺利。 远处,郑向前和牛壮远远看着,都没有靠近。 郑向前看不得这种腌臜的场景,牛壮纯粹没兴趣。 所以他们就坐的远远地,等着一会儿问一下生了多少只就好。 7只,8只,9只。 员工们数着数量,越数越离谱。 10只,11只…… “不是,还有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