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以种什么的都有,养什么的都有。 徐阳就是靠种植立足的。 他的大棚产物,现在都供不应求,就这么十个大棚,种出的东西都不够分的。 “行,这个提议不错,正好北山还有很大面积的荒地,我还盘算着种啥。” “我想着种点儿五味子、大枣这些。” “不过这些东西不太好卖,山货市场上全是,咱也不和跑山人抢生意了。” 徐阳点点头。 就五味子而言,山里野生的很多。 许多跑山人,进山都会找五味子出来卖,赚一些钱维持生计。 倒是也没有必要抢这些生意。 徐阳考虑的还是挺多的。 “不过果树得一棵棵种,咱这些人种果树,得花费不少功夫。” “还得请人。” 徐阳又说道。 听到他的话,马文微微一沉思,道: “这事儿可以联系农大,他们农学院一届学员就接近100人。” “100个人一起,比我们10倍还多。” “再说大学生就当是实践课,估计花不了多少钱。” 听到马文的话,徐阳摇着头笑笑。 果然,这年头工资最低的就是大学生。 他以前上大学的时候,也干过很多学校安排的杂活儿。 现在他那些上研究生的同学,还天天给导师干活儿。 “这事儿再说,那些学生就够累了,我还是想别的办法吧。” 徐阳暂时拒绝。 接着,大家又开始议论起来。还有说再养点儿鸵鸟、梅花鹿的,也有说种点儿蔬菜,徐阳都觉得不是太靠谱。 等散会后,他一个人开始消化大家提的建议。 虽说平日里吊儿郎当,但关键时候徐阳很靠谱。 农场发展的事情,是得好好的盘算盘算。 徐阳决定先种些果树。 之前担心会被人们眼红,后来觉得有些过于杞人忧天,网络上是有例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乡村都是这样。 这边种果树挺多的。 接着徐阳也没闲着,就去周围转了一圈,了解人们都种什么树,收成怎么样。 这种事得做好调研。 人们种的五花八门,种什么的都有。 比如苹果、枣、山楂、还有露天种樱桃的,收成肯定不怎么好。 徐阳坐在办公室里,梳理着果树的信息。 员工们偶尔会看到他在加班,都知道他在忙。 这一方面,大家对他还是挺佩服的。 徐阳也确实利害,很有想法。 “你说场长会种什么果树。” 王武和李山私下聊天。 “那谁知道,我觉得苹果和枣的概率大一点儿,我们旁边的村子就有人包山种果树。” 李山想了想,说道。 “这种太常见了,场长可不按套路出牌。” “我觉得会不会种其它地区的水果。” 王武颇感兴趣。 李山摇了摇头,“山里种植要考虑环境,气候条件就是这样,只能种适合当地生长的作物,所以种不了别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