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老徐,今年的牧草又长得很好,营养价值又提升了一些。” “你不去研究农业真的可惜了,一代一代培育,肯定能培育出很多新的农作物品种。” 刘伯良笑呵呵的赞叹。 “我这开农场也一样,搞科研的话太操劳,还得写论文,看报告,实在是不喜欢那些。” 徐阳摆了摆手。 他上大学的时候,毕业设计就够头疼的了,听说当了研究生还有写不完的论文,立刻就打消了他读研的想法。 他还是更喜欢山里。 “最近听说你的苹果梨种的也不错,这堂课还成了我们学校的一个招牌课堂,大家讨论挺多的。” 刘伯良又道。 “各取所需,学生们嫁接的很好,我去看了看,绝大部分苹果枝都是活的,明年保准能发芽。” 两个人闲聊着。 “明年有什么新计划没?我看你这地可不少?”刘伯良看了农场一圈,发现还有些地,便问道。 “还在想种啥,明年不种向日葵和花生了,地就空了一部分。” “打算等来年开春种点水稻,养点稻花鱼。” “再等一段时间,我还打算再建10个大棚。” “到时候多种点蓝莓,然后盘算着再种点别的水果。” 徐阳说着自己的规划。 和刘伯良这样的人,徐阳就可以说真心话。 刘伯良人很不错,和他聊天也舒服。 “你这可以啊,又要扩大规模了。” “种植搞的是真不错,咱这样的地方靠种地赚钱可难。” 刘伯良应承道。 而后,他说出了自己的来意:“最近我在研究新方向,感觉牧草的研究进度已经到头了,再培育也是优中选优,跳不出那个框架。” “就好似有瓶颈一样,以现有的科技,打不破这个瓶颈。” “所以就想着,有其它时间,研究些别的,我准备研究培育西红柿。” “就那种农家的西红柿。” 刘伯良想着自己的研究。 “西红柿?”徐阳来了兴趣。 “是啊,现在的西红柿市场都已经被硬果西红柿全面替代了,以前那种西红柿可少见。” “我小时候,地里的西红柿多好吃,皮又软,汁水又多,一口咬下去都爆汁。” “现在全都是种植快、收成快、耐储存的硬果西红柿,不好吃。” “我想培育培育那些软糯一点的。” 刘伯良向徐阳讲述自己的想法。 “我没问题啊,我这地方大,还真想种点好的西红柿。” “到时候留一个大棚都行,大棚种会更好。” 徐阳听出刘伯良的意思,答应道。 “那不用,就露天种,才好研究性状。” 两人一拍即合。 徐阳和农大的合作挺多的,而且都合作的很好。 农大也帮了他不少。 这么一聊,明年的规划也渐渐清晰。 农场再建10个大棚,形成两排大棚,成为一个大园区。 中间修上路,再配两辆那种公园观光车,以后员工就开着车去大棚里查看情况。 外面的农田,除了种牧草、彩色土豆,然后就是种水稻,养稻花鱼。 再种些稀有品种的西红柿。 当然,还有一个农场自己吃的菜园子,里面啥都有。 比如黄瓜、茄子、生菜、小白菜、油麦菜、莴笋、大葱、香菜、菠菜、辣椒等等。 自己的土,自己的地,想种啥就种啥。 作为一个农场主,规划着农场的未来,心情还是很豪迈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