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徐巧从钱袋子里拿出来了五十文给了大毛,接着就把剩下来的铜钱倒在了桌子上。 像上次一样,大家伙儿一块数。 这次的粉条做得比上次多,一共卖了将近五两银子。 但这次要先给苏茉分六成,这么分下来,每个人到手的钱就比之前少了不少。 不过这是提前就说好的,婶子们也能接受。 下次再多做点粉条每个人就能多分一点了。 张婶儿把钱收好,冲着苏茉问道:“啥时候再做粉条呀?” 苏茉一想,“咱们没有地瓜了。” “第一次做粉条用的是每家上交的地瓜。” “这次做的粉条全用的是我家的地瓜。” 她转头问徐巧,“大嫂,咱家还剩多少地瓜?” 徐巧上次专门看了,“还有一背篓。” 总要给家里留点地瓜吃吧?再说了这些地瓜也做不出来几斤粉条。 婶子们一听,都犯起了难。 她们家也剩得不多了,留着自己吃呢。 大家才尝到了点卖粉条的甜头,可就做不了了? 张婶儿叹了口气,“那这可咋办呀?不做了?” 吴婶儿也跟着叹气道:“我还想着多赚点钱,让我家冬来去隔壁村那个秀才开的学堂里跟着念书呢。” 另一个婶子问道:“读一个月要多少钱呀?” 吴婶心疼的不行,“可贵了,要五百文呢!” 这五百文要算上每天坐驴车往返的钱,还有每天在学堂的午饭钱。 “那确实挺贵,我也想让我家铁子读点书,但是家里没钱呀。” 谁都知道读书好,但读书也贵呀。 不是每个人都能考取功名做大官的,大多数人读书也就是为了认字明理。 但谢家村的人,就是连让孩子认字明理的钱也拿不出来。 坐在门口温书的谢瑾澜听着婶子们说的话若有所思。 很早之前谢家村也是有学堂的,是他爹开的,一个孩子只收一五十文。 只要不是家里揭不开锅,都会把孩子送过来读书。 但他爹去世之后,村里的孩子就再没读过书了。 谢瑾澜看着手里的书,也许……他可以开一个学堂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 这样他既可以赚钱,又不用担心引狼入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