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这个趋势变化的分析上面,显然是没有谁可以比得上江辉。 “东瀛人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内就能快速的发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我们是不是再过几十年也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今天来的是东瀛大使馆,陈晨星也算是专门去了解了一下东瀛的相关情况。 虽然华夏现在的各种消息还很闭塞,不过跟东瀛在好几年前已经建交,相关的一些新闻还是比较多。 只是他打听的消息越多,心情就越复杂。 “那是肯定的,你觉得东瀛现在很发达,这个感觉是正确的,人家确实很发达。” “但是再过四十年,它们跟现在也没有太多的区别。” “可是四十年后的我们,却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模样了。” 江辉完全能够理解陈晨星的心情。 为什么这个年代很多人去了国外之后,就不想回来了? 因为看到的差距太大,信心受到了打击,再加上诱惑太大,许多选择就成为了必然。 前段时间江辉能够拒绝通用汽车的邀请,首都汽车制造厂和一机部那边知道情况的人,对江辉都忍不住高看了一眼。 “师父,你的技术水平远高于厂里面其他的人员,我觉得如果能够让你负责厂里面的设计和技术工作,那么厂子的发展速度肯定会快很多。” 私底下,陈晨星自然是什么话都敢说。 而这话也算是他的心里话。 “先把新款BJ212的项目搞好,后面自然就有机会了。” 江辉也没有掩饰自己的野心。 一步一步的往上提升,成为首都汽车工业乃至华夏汽车工业举足轻重的人物。 到时候再跳出体制自己单干,肯定也能带一批人才出来,并且还能找到比较熟悉的配套资源。 要是放在三四十年后,江辉的这种做法估计会被抵制,相关部门肯定要严厉打击这样子挖墙脚的行为。 但是在八九十年代的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在一些特定的时期,下海是受到相关部门鼓励的事情。 甚至都可以把宇宙尽头的编制给你保留,让你自己下海去闯荡,失败了还有机会回去上班。 这种待遇,几十年后是根本想都想不到的。 开了五六分钟,没有再出现之前的故障。 而这个时候加藤浩之也出现了,估计是有人跟他说皇冠轿车被修车的给开起到处转悠。 “加藤桑,幸不辱命,一切搞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