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自从它们的4MT通过了一机部的验收之后,一汽、上汽等好几家车企都开始给他们下订单。 而首都汽车制造厂这边,现款的BJ212也替换了变速箱。 这么一来,首都齿轮厂原本的产能肯定就不是那么的充足了。 “去年国内大概生产了15万辆的汽车,其中八成以上都是各种各样的卡车,这些卡车大部分都是不能直接使用我们的4MT手动变速箱,需要另外再开发。” “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轿车的需求肯定会快速的增加。” “不管是一汽还是上汽,都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所以将来对4MT手动变速箱的需求肯定也会大幅度的增加。” “你们现在就需要考虑扩产的问题了,至少要形成年产15万辆的4MT手动变速箱的生产能力才行。” 江辉没有绕圈子,直接把自己的蹇义给提了出来。 不过这却是让纪华有点坐蜡了。 去年全国的汽车产量才15万辆,现在江辉要求首都齿轮厂扩产到年产15万辆4MT变速箱。 这也太夸张了吧? 更加不用说扩产之后,首都齿轮厂这边也还是会继续生产一部分之前的3MT手动变速箱,到时候产能岂不是严重过剩? “江助理,按理说这个4MT是你跟朱教授合作开发的,我们首都齿轮厂能够顺利的把它生产出来,你们是最主要的功臣。” “但是这个扩产的规模,会不会太过于激进了呢?” 对于纪华来说,他很难想象华夏今后会以什么样的速度在快速发展。 现在直接把变速箱的产能扩大到去年全国汽车总产量的规模,这绝对是超出了他的预想的。 “这个15万的产能,你们也不是一步到位直接搞定。” “一方面可以对现在的生产线进行改造,提升一部分的产能。” “另外一方面可以修建一条新的组装生产线,进一步的提升产能。” “最终在明年之内形成年产15万辆的产能,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 “不说其他的,单单是新款BJ212和首都工业学院那边的悍马项目,估计每年就能消耗掉好几万台4MT,将来更是有可能这两款车型就能把15万的产能给用光。” 江辉很是自信的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只要产量爆发,能够在按计划生产和调配的基础上发展新款BJ212,那么市场需求肯定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到时候要是因为变速箱没有办法按时供应而错过了发展机会,那就实在是太可惜了。 “我把这些信息带回去厂里面汇报一下,尽量按照您说的来安排。” 听了江辉的话,纪华也是有点心动。 要是能够说服一机部同意首都齿轮厂扩大生产规模,这自然是好事情啊。 因为这也意味着首都齿轮厂要开始大规模的招工了。 在就业问题很严峻的当下,招工绝对是一个水很深的事情。 一个指标就能赶上自己一年的收入了。 而这一次需要的工人数量,可能是几百人,那里面可以操作的空间可就大了。 “嗯,我们要大胆一点,今后的发展一定会超出过去的规模的。” 江辉没有再逼着纪华,就让他回去汇报吧。 他只是总工程师,哪怕是他现在点头了,其实也不能代表首都齿轮厂就一定能够同意扩产。 同样是对首都汽车制造厂的计划外交货安排有担心的就要数首都内燃机总厂了。 它们的级别跟首都汽车制造厂是一样的。 自从研发出来了新一代的2.5L发动机之后,由于性能大幅度的提升,已经有不少国内的厂家想办法从首内那边购买这款产品。 别看国内现在出名的车企主要就是一汽、二汽、上汽、首都汽车制造厂等几家,但是全国范围内其实还有很多汽车厂。 金陵汽车制造厂、西南轻型汽车公司、江淮汽车厂、江西汽车制造厂等各种地方车厂,再加上一些规模更小的工厂,零零散散的,数量一点都不少。 这些厂家许多都是自己不具备生产发动机的能力,或者生产的发动机技术水平不好。 首内跟首都汽车制造厂合作开发的新款发动机的性能是国内同级别里头最好的,自然也是有很多车厂想要使用。 甚至一汽那边都采购了几辆回去测试,考虑今后的红旗轿车上要不要搭载使用。 所以它们跟首都齿轮厂的情况类似,现在的产能利用情况非常的不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