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们新款BJ212已经量产,各方面的反响也都非常的好,你们应该没有那么忙碌了吧?” 魏蜀吴有点不是很理解江辉为什么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这要是其他的翻译人才有这个机会,不得拼命感谢魏蜀吴? “新款BJ212确实是已经量产了,生产也慢慢的进入到了稳定状态。” “不过厂里面已经开始考虑扩产的事情,需要忙碌的事情还有很多。” “并且我还准备继续提高一下学历,到时候时间就更加不够了。” 江辉这么一说,魏蜀吴倒是没有再纠结什么。 因为他已经能够感受到江辉是真的不打算参与翻译外国管理类书籍的事情了。 好在度过了最紧张的半年时间,各种外文资料的翻译也算是慢慢的进入到了正轨,魏蜀吴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了。 两人也没有再交流太长时间,秦浩就见完客人,秘书通知江辉可以进去了。 “秦局,《项目管理》这本书,您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不?” 江辉知道秦浩今天要找自己谈《项目管理》这本书的事情,虽然不知道具体谈的内容是什么,不过先把姿态放的低一些,总是没有问题的。 “你这书写的又快又好,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想,关键是里面说的很多东西,不仅放在汽车厂里面很有指导意义,就算是在其他许多工厂里面,也都是适用的。” 听秦浩这么一说,江辉就彻底的放宽心了。 今天来汽车局,看来不是什么坏事。 真要是自己写的这本书都还有很多问题的话,江辉就不想写这方面的书籍了。 现在看来,情况比自己想的要好。 虽然华夏过去几十年都比较封闭,但是领导们的视野还是没有问题的。 “我这个人工作的时候就爱多琢磨和总结一些东西,这段时间把《项目管理》这本书籍编辑出来,也算是吸纳了厂里面不少人的经验,才有了这个成果。” 《项目管理》的出版,最大的成果肯定是江辉的,所以他一点都不介意分润一丢丢的功劳给到其他的人。 “这本书周领导也已经大概的看过了,如今已经安排出版社那边进行编辑和校验,预计下个月就能正式的出版。” “到时候这本书首次印刷的数量会超过一万本,由一机部统一分配一批给到各个工厂,剩下的交给新华书店销售。” 秦浩知道江辉估计很关心《项目管理》这本书的出版情况。 虽然这个时候的稿酬制度跟书籍印刷销售的数量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作者肯定还是希望能够多销售一些的。 “多谢秦局的支持,如果这本书真的能够给一小部分人来带项目管理经验的提升,那我就很满意了。” “这样也算是没有辜负领导们的信任。” 江辉一边说,一边想着秦浩这一次找自己到底是什么事情。 如果单纯的告诉自己《项目管理》这本书已经安排出版了,那似乎一个电话就能搞定,没有必要把自己叫过来吧? 当然了,他也没有打算直接问,那样子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到被动之中。 反正秦浩不说,他也就不问, 最终,眼看着两个人都已经瞎扯了十几分钟了,也没有进入到正题,秦浩终于有点忍不住了。 “是这样的,《项目管理》这本书虽然写的非常好,但是各个工厂要快速的运用起来,肯定也有难度。” “所以我就想着汽车局出面组织几批培训,让各个工厂安排专门的项目管理人员过来接受培训,然后到时候他们回去之后可以把培训经验传授给厂里面的其他人员。” “这么一来,结合你写的这本书,各个工厂才能更加快速的提升项目管理的经验和效率。” 秦浩这么安排,相当于又要江辉去当一回讲师,帮一机部汽车局这边搞几场培训。 并且这种培训都是没有钱的。 “没问题,我都听秦局您的吩咐。” “能够跟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交流一下,我觉得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江辉想都没有想就同意了秦浩的安排。 给自己开宗立派,培训更多的徒子徒孙的机会,这种活他当然愿意参加了。 虽然是无偿给汽车局这边干活,但是十有八九是安排在工作时间给大家做培训,这样子就相当于放下首都汽车制造厂那边的一些活,去汽车局那边帮忙。 “让其他厂的人才见识一下什么叫做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就要靠你了。” “我等会就让魏蜀吴起草一份通知,先从首都地区的各个工厂搞起,尽快的展开《项目管理》这本书的大学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