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江辉,这两天的谈判进展的还算顺利吗?” 郑海明和陈奇是不知道江辉这两天单独跟人去开会了是在做什么,但是朱建生肯定是知道的。 “还可以,这些人都是业内最专业的人士,都是识货的。” “只要今后不想被人掣肘,那么把一体化轮毂轴承的专利买下来就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所以明天的会议,我把他们几家一起约在一起了,最终谁开的价格高,直接就卖给谁。” “时间不等人,哪怕是少挣一些钱,也要尽快的落袋为安。” 江辉知道这个专利有价值,自己要是拖一拖,或者玩一玩分区域销售专利等各种各样的方式,也许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但是太花时间了。 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特别是这一次是出国考察,不可能一直在国外待太长时间。 这个年代,出国之后在计划的时间内没有回来,那可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 指不定就被认为是脱团走了呢。 事实上,今后几年这样子的案例也会越来越多。 毕竟在国内一个月就拿几十块人民币,但是在国外洗盘子一个月都有好几千,甚至上万人民币。 这种巨大的差异,绝对会刺激许多人冒险脱团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让今后的各种出国考察团的管理都变得很严格。 个人基本上是没有自由活动的时间。 这种情况,一直到了九十年代才开始慢慢的发生变化。 “你这么考虑是对的,速战速决,尽快的把这件事情给搞定下来。” “最好就是事情搞的低调一点,不要让郑海明和陈奇他们听到什么,更加不要让岳瑞知道。” 朱建生再一次的叮嘱了一下。 有些事情,搞得越低调越好,要不然指不定就会生出什么幺蛾子出来。 这是朱建生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嗯,明天不管他们出价多少,我都会选择一个合作的公司,然后争取后天之内就把合同给签了。” “今天我已经抽空在美利坚这边开了一个银行账户,到时候卖专利费的资金可以直接存进去。” 就在江辉跟朱建生交流着谈判进展的时候,其他厂家也是在想着如何才能拿下这个专利。 “山本桑,华夏人这一次很鸡贼,把我们几家都约在一起开会。” “一体化轮毂轴承是今后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这个专利落在斯凯孚或者铁姆肯手中,对我们东瀛企业的发展肯定是非常不利的。” NTN很重视这一次的谈判,社长佐藤英一是亲自来美利坚这边参加谈判。 今天晚上他约上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光洋精工的副社长山本太郎。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NTN,但是不知道光洋精工。 这家公司其实是东瀛老牌的轴承厂家,1921年就成立了。 在2006年的时候,光洋精工跟丰田精工合并成立了捷太格特,这个名字汽车行业的人算是比较熟悉了。 “佐藤桑,这个道理我们懂,斯凯孚和铁姆肯的人肯定也是懂的吧?” “要想拿下这个专利,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出钱了。” “要不然短时间内我们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案。” 山本太郎有点不确定佐藤英一今天晚上约自己出来吃饭,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毕竟两家可是竞争对手。 “是啊,但是到底要出多少钱,这是一个问题。” “我觉得为了确保这个专利能够被我们东瀛企业拿下,我们双方可以考虑合作一下,共同持有这一份专利。” “这么一来,我们可以出的价格就更高了。” 不得不说,佐藤英一的这个想法还是不错的。 虽然八十年代的东瀛是最有钱的时候,NTN这几年的经营状况也非常的不错。 但是这一次收购可能涉及一两百万美元,甚至好几百万美元,这个金额还是不小的。 “我们双方共同合作吗?” 山本太郎快速的权衡利弊,想着这个方案对自己到底有没有好处。 这一次他虽然很积极的来谈判,但是其实是知道自己的希望不是特别的大。 光洋精工不是世界上最大的轴承厂家,也不是最有钱的厂家。 这种单纯的比钱多的竞争方案,他是有点吃不消的。 但是又没有更好的办法。 眼下佐藤英一提出了新的合作方案,他自然是有点心动。 “佐藤桑,不知道原本NTN是准备拿出来多少的资金来收购这个专利呢?” 虽然是双方合作,但肯定不是把各自能够接受的最高价合在一起。 那样子的方案,回头肯定会被公司给狠狠的批一顿的。 所以要合作,怎么去确定收购的资金,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了。 “我们NTN可以接受最多200万美元的价格去收购这一份专利,如果我们双方合作的话,我觉得价格出到300万美元,基本上应该就可以确保比斯凯孚和铁姆肯要高了。” “相当于我们双方各自拿出150万美元出来,共同持有这一份专利。” 留给NTN和光洋精工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佐藤英一没有绕圈子,直接就把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感受到对方的诚意,山本太郎也是快速的思索了起来。 “好,那我们明天就共同按照300万美元的方案去报价,双方共同持有这个专利。” 略微考虑了几分钟之后,山本太郎同意了佐藤英一的建议。 其实他也没有太多的选择。 如果不合作,那么这个专利基本上跟光洋精工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