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倒不如转让技术,或者直接成立合资公司去生产发动机,应该是很有前途的。” “并且到时候这些发动机不仅我们厂可以使用,还可以考虑卖给其他客户。” “这些柴油发动机,卡车上可以使用,客车上也可以使用,甚至还能作为发电机组来使用,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 看到自己的方案得到认可,韩浩的积极性一下就高了起来。 虽然只是搞定了发动机的问题,二汽要正式立项卡车项目的话,他的压力还是很大,但是至少也算是开了一个好头,让他多了不小的信心。 “既然这个项目值得搞,那就好好的去搞一搞。” “别到时候理工特种车辆厂这么一个外行把卡车搞出来了,我们的脸上就不好看了。” 对于陈亮荣来说,面子问题可是关系到自己屁股下的位置。 如果上面的领导觉得二汽存在的意义不大,那么今后各种支持的力度就会小很多。 所以赶在理工特种车辆厂之前把重型卡车给生产出来,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它们现在已经有了一部分卡车的业务,在这个基础上升级一下,完全是有可能的。 很快的,二汽这边就行动了起来,相关的报告也是提交到了一机部那边。 “小江,我们的卡车业务一搞,一汽和二汽都跟一机部提交了重卡业务的立项申请,显得国内的重卡技术一日之间就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一样。” “你觉得它们这一次是纯属捣乱,还是准备找国外的厂家合作,在我们之前把重卡给搞出来?” 朱建生自然是第一时间就得到了相关的消息。 他自己有点拿不准,就给江辉打电话沟通。 “一汽和二汽一直都把卡车当成是自己的自留地,觉得这一块的市场是它们的。” “重卡作为获得国家重点支持的产品,大家都想要在这方面取得一些成绩,这是必然的。” “所以哪怕是没有我们的刺激,它们迟早也是要生产重卡的。” “只是这一次节奏被我们打乱了而已。” 江辉对朱建生共享的信息,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只要一汽和二汽还有一点追求,在这种压力之下,肯定就要做点什么。 要不然指不定未来几年,相关部门把它们给放弃了,也不是不可能。 “部里面的经费是有限的,参与的厂家多了,我们能够获得的资源就少了。” “它们这也算是给我们添加了麻烦了。” 朱建生还是有点不爽的。 早不搞,晚不搞。 等到他们的项目提交上去之后,却是跟着开搞。 这不就是在跟首都理工大学过不去吗? “爸,我觉得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个产品好不好,一件事情做的好不好,没有对比的情况下是比较难看出来的。” “一汽和二汽愿意同时搞重卡项目,到时候我们三家的产品拉出来一起比较一下,高下就看出来了。” “到时候指不定学校可以获得更高的荣誉,彻底的奠定在汽车行业的地位。” 很显然,江辉不觉得一汽和二汽在短时间内能够取得特别大的技术突破。 真的要是有这个技术底蕴的话,过去几年也不会什么特别像样成绩都拿不出来。 理工特种车辆厂那边的项目,对江辉来说是为了荣誉而搞。 而宝马汽车那边的项目,是为了直接的经济利益。 这两个项目都要搞起来,一个都不落下。 只有这样子才可以让老丈人在更短的时间内走上更高的位置,同时也让自己获得更加的经济利益和话语权。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