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宝马汽车集团跟国内任何一家汽车厂都是很不一样的。” “人家是真的掌握了核心科技。” “再加上江辉又是一个天才级别的汽车设计师,所以人家才能成为首富。” “我们厂想要发展壮大,就只能别出蹊径的去选择一条发展道路了。” “不过我感觉似乎国内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厂选择了跟我们一样的发展道路。” 依靠低价路线来拓展市场,这是包括吉利汽车在内的许多车企都在走的道路。 首都汽车制造厂那边的首汽之光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之前宝马汽车的宝马之光,那就更加不用说了。 再加上前两年上市的夏利汽车的微型轿车,销量也还过得去。 所以大家对微型轿车的关注度,开始变得高了起来。 “国内的汽车市场前景很是广阔。” “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汽车巨头开始在我们华夏成立合资公司来生产汽车。” “现在国内虽然也已经有许多的汽车厂,但是除了宝马汽车集团之外,我觉得其他的都不需要特别的担心。” “我们完全可以找到一条属于我们的道路。” 李大贵比李书富更加的乐观。 华夏人口那么多,沿海地区的发展在改革之后也快了很多。 他们初期只要在省内取得一些市场,就能活下去。 然后再慢慢的拓展市场。 整体来说,汽车对于这个时期的华夏人来说,还算是妥妥的高端消费品。 大家对于汽车价格还是比较敏感的。 如果吉利汽车能够把价格给降下来,肯定是有市场的。 “你说的也有道理。” “不过我们要好好的规划一下将来的发展道路。” “要不然的话,指不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我们就会被淘汰。” 李书富的危机意识还是比较强的。 国内那么多的汽车厂,肯定不可能每一家都获得很滋润。 到时候一定有一批厂家会被淘汰。 他不希望吉利汽车成为被淘汰的厂家之一。 “嗯,这一点我是完全认可的。” “没有点自己的特色,消费者凭什么要买我们的产品?” “低价就算是我们初期发展最主要的营销点了。” “最大程度的压低汽车销售价格,把我们的销量做上去,把影响力提升上来。” “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李大贵跟李书富就公司下一部的发展情况,好好的交流了一下。 而在云贵高原那边,去年刚刚成立的云雀汽车内部,此时也是在进行一场唾沫横飞的讨论会。 “周总,我们选择跟斯巴鲁合作,导入它们的生产线和产品,是完全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 “到时候我们的微型车在市场上可以完美的避开宝马汽车集团的产品,也能跟首都汽车制造厂、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沪上大众和沪上汽车制造厂等各个主流厂家的产品错开发展轨道。” “也就是夏利汽车那边的产品定位跟我们比较接近。” “但是目前为止,夏利汽车主要是在北方市场发力,南方这边的影响力还比较弱。” “我们到时候可以优先进军南方市场。” 王中奇是云雀汽车的销售部部长,现在公司还没有产品可以拿出来销售。 那么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各种各样的市场调研,及时的确认公司引进的新车型的竞争力。 制作好将来的推广计划。 “我们的汽车生产基础还是太薄弱了一些。” “从斯巴鲁汽车那边引进的生产线就不用说了,就算是准备量产的微型轿车,不少零件也需要从东瀛进口。” “这会影响我们的竞争力,得想办法解决才行。” 云雀汽车作为一家国企,寄托了黔省很高的期待。 但是厂长周万城对将来的发展,却是有一些担心。 黔省的汽车工业基础太薄弱。 他们云雀汽车需要的许多零部件,省内的配套厂都没有办法解决。 需要从外面采购。 无形之中,这也算是一种成本上升。 不像是沪上和深城,八成的汽车零部件都能在方圆几百里内的城市买到。 “那些还需要从东瀛进口的零件,我觉得可以去深城那边找宝马汽车集团的配套厂沟通一下。” “看看他们是不是可以仿制出来。” “国内的汽车零部件厂家,技术水平最高的就是深城的那一批了。” 王中奇很快就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不就是降低成本嘛。 虽然难度不低,但是办法其实也有不少。 国内汽车行业还远远没有后世那么卷。 各个汽车厂的产品利润率都定的不低。 后世一家整车厂要是有10%的净利润,那就算是非常不错了。 可是在这个时候,你要是没有个百分之二三十的利润里,甚至是百分之五六十的利润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造车的。 当然了,这种局面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特别是宝马汽车集团发展壮大之后,变化就更大了。 为了在国内销售的时候有竞争力,宝马汽车集团的产品的利润率,一般都是控制在20%左右。 甚至有的时候只有10%左右。 在这个年代的华夏,那是真的不算高了。 “也不是不可以。” “虽然去深城也有点远,但总是好过从东瀛进口。” “如果国内的零部件厂家能够快速的搞定我们的零件国产化的问题的话,那么我们的产品也不用等那么久,指不定明年之内就能上市了。” 感受到国内汽车市场的激烈变化,周万城也是有点迫不及待的希望自己公司的产品能够赶紧量产。 到时候还能好好的给公司挣一笔钱,作为他的业绩。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 “听说深城那边,今年新成立了不少的汽车零件企业。” “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肯定可以做到比较低,要不然根本就不会有什么生意。” 不得不说,王中奇的这个猜测还是非常准确的。 云雀汽车的产品要是能够及时的在成本上面下功夫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命运也许会比历史同期好不少。 要知道,最开始的时候云雀汽车的产品,可是跟奥拓、夏利并驾齐驱,成为华夏不少第一批拥有汽车的消费者的座驾呢。 但是因为价格高,最终的发展却是远远不如奥拓和夏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