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现在国际上的光刻机,基本上都是被它们三家给占据了。” “美利坚那边的厂家,慢慢的已经成为二级供应商,给阿斯麦等厂家供应一部分零部件。” “岭南半导体不从这三家厂家采购光刻机,那能从哪里采购?” 张中某放下了手中的文件,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有小道消息说这一次岭南半导体的新产线,包括光刻机在内,大部分都是自己生产的。” “这样子的话,那就说明南山设备已经突破了光刻机的限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作为高度关注岭南半导体的人,曾凡尘自然是知道南山设备的不少情况。 甚至之前就有传闻南山设备在自己研发光刻机,但是因为一直都没有产品出来,所以大家都不是特别的重视。 现在就不一样了。 如果南山设备真的搞出来了光刻机,意义就很不一样了。 “光刻机的生产难度是非常高的,阿斯麦那边也是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并且依靠飞利浦以及一系列的供应商,才在光刻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最终成为可以跟佳能和尼康平起平坐的厂家。” “大陆那边的光刻机水平,之前是非常落后的。” “现在南山设备那么快就能取得突破的话,有点不正常啊。” 张中某完全无法理解南山设备能够搞定光刻机这个信息。 在他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可能南山设备那边生产的是比较落后的光刻机,比如只能生产5微米制程的芯片的光刻机。” “因为我留意了一下,这一次岭南半导体那边新工厂投产的新闻,没有任何一条是提到了新工厂的技术水平可以达到多少微米制程。” “按照正常的理解,如果有新的突破的话,岭南半导体那边肯定会不断的宣传。” “甚至就是能够做到1.5微米制程,他们也不会一点都不宣传。” “可是现在偏偏没有任何这方面的信息,这就有点异常了。” 曾凡尘想到了一种可能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说的这种可能性,也算是比较接近事实了。 “就算是5微米制程的光刻机,那也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了。” “将来很可能他们真的可以研发出更加先进的光刻机。” “到时候在成熟制程领域,他们的优势就会爆发出来。” 不得不说,张中某的危机意识和眼光都是很厉害的。 芯片行业,虽然最吸引眼球的是先进制程的产品。 但是真正支撑产量的,反而是成熟制程的产品。 如果这一块的市场被岭南半导体给抢走了,对台积电来说,绝对是一个噩耗。 “我再想办法去打听一下,应该可以打听到具体的一些情况。” “毕竟他们如果真的研发出来了设备,那是一定要想办法对外销售的。” “单独一家岭南半导体,不能满足南山设备的发展需求。” 曾凡尘这么一说,张中某自然不会有意见。 “不仅要打听这个信息,也要把这个事情跟阿斯麦、佳能和尼康那边进行共享。” “让他们知道岭南半导体不是他们的客户,而是他们的竞争对手。” 张中某的这个招数,显然比较恶毒。 他是要让岭南半导体今后再也没有办法从这些光刻机巨头那边买到设备。 那么一来,就能限制岭南半导体的进一步发展。 假以时日,台积电的技术优势足够大的情况下,岭南半导体就没有什么威胁了。 …… “社长,华夏那边岭南半导体又开工修建了一座全新工厂,估计产能会直接翻一番。” “并且我们调查了解到对方的土地储备很多,后续估计还会不断的修建新工厂。” “他们在短短几年时间就搞出来那么多的动作,我觉得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金泰作为三星电子市场部的负责人,现在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 1980年,三星半导体部门并入三星电子,为后续芯片业务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当时个人电脑和服务器市场迅速增长,对内存的需求大幅增加,三星凭借其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 开始在存储芯片领域崭露头角,逐渐成为全球 DRAM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与此同时,三星电子在 80年代积极投入研发,不断提升芯片制造技术。 特别是在大尺寸的晶圆技术开发上面,三星电子算是走在全球领先的位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