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我们的乘用车业务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商用车业务却是面临更大的压力了。” “宝马汽车集团在乘用车领域发展的那么好,继续在这个领域耕耘不是很好吗?” “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来商用车领域搅局呢。” 陈亮荣现在的心情很是不好。 二汽这几年的发展情况不尽如人意。 他这个总经理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去年的时候,为了改变二汽的局面,他曾经跟上级提议把二汽的总部从山沟里头搬迁出来。 这个方向已经获得了认可,但是真的要落实下去,显然是还需要时间。 现在传统的商用车业务面临更大的压力,很多事情肯定又会充满了变数。 “从1989年全面改革开始,各地的基建项目纷纷上马,对于商用车的需求快速的增加。” “特别是进入到今年之后,这个趋势就更加明显了。” “我们今年的卡车销量相比去年可以实现两位数的增幅,一汽和理工特种车辆厂那边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哪怕是如此,部份紧俏的车型在市场上都出现了一车难求的局面。” “这是好多年都没有碰到的情况了。” “估计宝马汽车那边也是看到了这个局面,所以才忍不住要进军商用车。”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发动机、变速箱和关键的零部件都可以自己生产。” “本身也是给理工特种车辆厂等一些卡车提供核心的零部件。” “想要自己进军这个领域,并没有太多的难度。” 张凡颇为客观的给陈亮荣分析了目前面临的局面。 不过这个说法却是一点都没有让陈亮荣的心情变得更好。 “宝马汽车集团本身就有体量和技术上的优势,理工特种车辆厂的重卡项目,就说也是江辉当年帮忙推进的。” “这种情况下,宝马汽车搞出来的宝马重卡,一定会全方位的领先市场上的各种产品。” “到时候我们面临的压力会很大,现在蒸蒸日上的局面,很可能会出现大幅度的改观。”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陈亮荣几乎可以预测到宝马重卡上市之后的一些市场反应。 其他的新企业推出新产品,市场是否认可,算是一个未知数。 但是宝马汽车集团的新产品,显然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区别无非就是人家到底可以火到什么程度。 “宝马汽车集团跟一汽合作生产红旗轿车,给许多主机厂提供发动机和变速箱。” “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跟他们合作生产卡车呢?” “这么一来,我们的卡车业务可以顺利的从山沟沟里转移出来?” 张凡提出了比较大胆的想法。 他算是发现了,这些年来,只要跟宝马汽车集团合作的企业,都发展的挺好的。 反过来,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我自然是愿意跟宝马汽车集团合作的,关键是人家是否看得上我们。” “你的这个想法,我觉得一汽和理工特种车辆厂那边,肯定也是想到了。” “相对来说,我们是没有什么优势的。” 陈亮荣并不看好这个合作项目。 对方根本就没有理由选择跟二汽合作啊。 “事在人为嘛。” “陈总,我觉得试一试没有坏处,顶多我们多让出去一些利益。” “在汽车行业的政策法规方面,我们二汽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特别是在商用车领域,更是如此。” “跟我们合作,对宝马汽车集团来说,并没有坏处。” 张凡这么一说,陈亮荣当然没有反驳。 他直接顺水推舟的把这个项目交给张凡去联系,看看能不能搞个意外之喜出来。 …… “江总,一汽、二汽、理工特种车辆厂那边都有人找到了我打听宝马重卡的事情。” “话里话外都是想要看看我们有没有要跟他们合作组建合资公司去生产这款产品的意思。” “您看我怎么回复他们会好一些?” 陈晨星现在也算是华夏汽车行业举足轻重的人物,影响力不小,人脉圈子更是非常的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