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对,根本就不可能顺着天子的话去说! 在经历了漫长的徘徊后,士孙瑞终于是冷汗直流,抬头用不敢置信的眼神看向刘协。 天子……这是和董贼撕破脸皮了吗? 若真是如此,什么贾诩,什么尚书令,都不重要了!统统不重要了! 士孙瑞忍不住颤抖起来,便是努力控制,也依旧难以掩饰自己心中激荡的情绪。 天子和董贼摊牌了! 如此,董卓岂不是彻底失去了人心? 连天子都不支持董卓了,那董卓还能有什么依仗? 一时间,士孙瑞赶紧以头抢地耳,口称不敢。 而刘协此刻,依旧是愤慨无比。 “朝堂政务,本该在尚书台!在诸位公卿!何须要与太师知会?” 刘协指着贾诩:“还请尚书令,即刻拟定政令!毋需在乎太师之前发了什么政令!” 这一次,没有任何人敢出言反驳。 贾诩则是淡然起身,迈着胜利者的步伐来到宣室中央,朝刘协回礼:“臣,遵旨!” 没有人敢再来阻止贾诩,阻止贾诩的政令颁布。 如同士孙瑞对贾诩用了一招阳谋,刘协也对着朝堂诸卿用了一招阳谋。 之前贾诩要是坚持推行政令,那就是在打董卓的脸,在破坏朝廷的法度。 要是贾诩不推行政令,就相当于将尚书令的权柄让给了士孙瑞,给朝廷一种尚书令软弱可欺的形象。 但在刘协“闹”了这么一出后,事情便全部变了性质。 若是有朝臣出来反对贾诩推行政令,那就是将自己归为“董卓党羽”,成为被士人唾弃的对象。甚至严重一些的话,完全可以说是汉贼。 没人敢扣上“汉贼”的帽子。 尤其是,被刘协这个正牌大汉天子亲自扣上“汉贼”的帽子。 受人唾弃都还是轻的,便是遗臭万年也不是不可能。 名士大儒最重名声,没人敢冒着自己清誉被毁的风险,来阻击贾诩推行本就算是利国利民的政令。 刘协经历的第二场朝会,虽没有董卓坐镇,但因为是天子亲自下场,毫无争议的再次取得了胜利! 随着贾诩的疏议被正式拟定为政令颁布,诸位公卿大臣都是各怀心思,匆匆离开了宣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