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若非贾诩沉稳,怕是嘴角也早和刘协一样翘起来了。 “太师,臣有奏言!” 在理解此处发生的一切后,贾诩也明白了刘协将自己唤来此地的用意—— “臣以为,既然对方愿意用粮食购买五铢,倒不如直接顺水推舟,积蓄粮草!” 董卓面露不悦。 “为何!” 董卓从军多年,早已霸道惯了,不许他人与自己意见相左。 若非贾诩是自己刚提拔的尚书令,董卓怕是早就一句“聒噪”甩上去了。 贾诩见董卓似有动怒的迹象,却也并不畏惧,反而沉着应对,向董卓认真分析其中道理—— “臣听说,在春秋之时,有位楚国商人拿着宝珠前去郑国贩卖,并给这個宝珠配上了珍贵的木盒,想要将这宝珠卖的更加昂贵。” “最后一个郑国人虽然购买了这个珍贵的木盒,却将里面盛放的宝珠还给了楚国商人,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眼下,有人用粮食购买五铢钱,不正好似那主次不分的郑国人吗?” “太师您出身行伍,应当明白粮食的珍贵。” “在战场上,可以没有财货激励士卒,却万万不能没有粮草供养士卒。” “治理一个国家,与治理军队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如果百姓都没有粮食了,那还会有人在乎不能填饱肚子的钱财吗?” 贾诩并不与董卓讲大道理,讲政务,因为他晓得董卓对那些事并不娴熟。 但若是同样的事换到军队中,董卓立刻就能明白过来! 正如贾诩所言,一支军队可以没有财物,但绝对不能没有粮食。 现在敌人用粮食来换取自己手中的铜钱,可不就是愚不可及吗? 董卓抚掌大笑:“诚如文和所言!财货可以没有,但粮食却是万万不能没有的!” “既然如此,自当顺水推舟,积蓄粮草!” 贾诩此刻也图穷匕见,开始恳求董卓—— “故此,还希望太师能够取用郿堡财物,趁机大肆收购粮草!” 董卓刚刚浮现出来笑容的面庞上顿时陷入凝固。 而贾诩也是偷偷幽怨的看了眼刘协:“陛下!” “这得罪人的事,臣以后是真的不想再做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