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话到嘴边,刘协还是送不出去。 吕布也知道刘协的挣扎,便请求天子暂回营寨,不要去看待会攻城的景象。 “掩耳盗铃吗?” 刘协正要下令,突然有斥候通报,说是有人求见。 “这个时候还能是谁?” 刘协心情烦躁,本不愿见,可又不知是不是想要逃避一些东西,还是选择了让他们进来。 “陛下圣躬安!” 来的是两人,都着布衣。 “陛下还记得草民吗?” 其中一人的话莫名其妙。 刘协看着他那熟悉又陌生的脸,仔细回忆。 幸好刘协平日都在宫中,并不常见陌生面孔,还真让他想起来了眼前之人是谁! “如是当时在市肆卖粮的那个东家?” 之前有人私铸小钱,还专门用粮食去换取朝廷铸造的五铢,以破坏食货秩序。为此刘协还专门带着董卓到长安市肆上的粮铺堵人。 当时去的粮铺,要是刘协没有记错的话,好像叫做…… “草民姓韦。” “对了,就是那个韦氏粮铺!” 刘协终于想起来。 当时他还感慨,敢将自家姓氏挂在牌匾上的粮铺还真不多见,所以有些印象。 “陛下,这便是草民的主家,杜陵人。” 这粮铺东家不过是来搭个关系,真正主事的,还是与这东家一起过来的那人。 此人虽与粮铺东家一般都着布衣,但举手投足之间都有一股不俗的气势,应当是位名士。 “京兆郡主簿韦康韦元将见过陛下!” 韦康。 刘协不认识这是什么名士,但一侧的董卓却似乎想到什么—— “韦康?凉州牧韦端是你什么人?” “回太师,正是家父!” “原来是韦休甫之子,难怪觉得你眼熟!” 董卓见刘协一脸茫然,亦是主动解释—— “其父韦端,素有声望,与同郡金尚、第五巡并列,时人号为“京兆三休”。臣之前还迁其为凉州牧,故此还算熟悉。” 被董卓迁为州牧! 那就意味着,韦端绝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 看看董卓举荐的其他州牧就知道了—— 荆州牧刘表、扬州牧刘繇、冀州牧韩馥、兖州牧刘岱,还有一些郡守,如孔伷、张咨、孔融、应劭、张邈等人,都是天下闻名的名士! 更何况凉州是董卓的老家,董卓必然不可能选择一无能之人前去治理家乡……由此可见这韦氏一族实乃名门。 但刘协还是不解,为何韦康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来见自己。 “陛下,王允、韩遂等逆贼据守城池,其实麾下并无正经士卒,不过是调用了当地一些豪族的私兵。” “臣出身于京兆韦氏,与关中各地名门也素有来往。如今贼人调用豪族私兵据守城池、对抗朝廷,不过犹如无根之水,虚浮没有根基。臣请求陛下准臣对城中故人晓其利害,他们必然会迷途知返,收回私兵,擒拿逆贼!” 韦康竟然是来献策的! 京兆韦氏,虽不及汝南袁氏、弘农袁氏这样的望族。可在关中一地还是颇具声望。 若是他们进城劝导那些槐里豪族,说不定还真的能将兵权夺过来,令韩遂没了士卒,自然也就没了能够威胁朝廷的基础。 “元将若能做成此事,自当是槐里百姓的恩人!” 其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