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将赏钱,换成其他的东西! 换成其他,朝廷手里有的东西! 比如……田地! 如此,可称为——均田! “文和,汝之前是否说过,关中有大量百姓逃难,致使大片土地荒芜?” “回陛下,臣确实说过。” 这何止是关中的景象? 河北、中原,其实都是如此。 天灾人祸连连,逼的大量百姓携家带口纷纷抛弃故土,前往了诸如荆州、蜀地、江东这些较为封闭,也较为安全的地界。 大量的土地荒芜下去,致使北方、中原的财富逐渐朝着南方转移,户籍接近减半,难复昔日盛景。 “陛下是想要赏赐田地,进行……军功授田吗?” 贾诩的眼神逐渐诡异起来。 陛下莫不是要恢复暴秦制度? “均田,并非军功授田。” 刘协强调两者间的区别。 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 “昔日商君之法,乃是以军功大小区分分给士卒田地。但今日之授田,却不以军功高低予以不同军功,而是均分田地,士卒与士卒之间并无差别。” 钟繇:“既不以军功区分,平均授田,那士卒如何能够心服?” 赏赐,就是要有区别,要有高下。 一股脑全部赏赐一样的东西,那是赏赐啊还是过家家? “这是朕要说的第二个东西——” “府兵!” 均田,贾诩、钟繇、荀攸三人还能够理解。 但府兵是什么东西,他们就全然不清楚了。 “所谓府兵,便是免去分到田地的士卒的部分赋税、劳役,守农隙教试阅,将兵仗衣驮牛驴及糗粮旨蓄,六家共蓄,抚养训导,有如子弟!” 简单来说,就是军农合一! 后汉兵制,大都是募兵制。士卒不事生产,而是专心演武,受人雇佣。 也正是因为如此,诸如“丹阳兵”、“乌桓兵”这样的专业兵源之地才能够天下闻名。 若是在大汉强盛之时,募兵制自然没什么问题。 朝廷只需战时出钱,负担极小,不用耗费大量的钱财供养大军。 但当大汉衰弱,没有钱募兵,那立刻就会被这样的制度反噬! 袁绍、袁术等世家子弟为何能够突然拉起无数规模庞大的军队前来攻打朝廷? 正是因为这样的募兵制,让他们能够迅速招揽来精锐,进而与董卓抗衡! 府兵制,则完全是另外一种东西。 返璞归真,它不似后汉的募兵制,反而有点像是先汉时期武帝施行的屯田制、边兵制。 士卒闲时农耕,战时带上自备的甲胄、武器、骏马前往军队报到。 一个军府,可以设置规模千人。 将这些士卒分散出去,在军府系统内构筑另外一层官僚体系,比如掌管军府的校尉、都尉……如此就令士卒有了高下之分,可以按照其军功赏赐职位。 朝廷现在没钱。 但是朝廷有什么? 有田。 有名。 钱掏不出来,但是田地收拾收拾还是有大量无主土地的。 至于名……不过是铸造一些勋章、符印,又能花多少钱? 如此,事情不就解决了吗? 事情……解决了吗? 三人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震惊。 这哪里是什么赏赐士卒? 这分明是要改变大汉的军制、税制! 这是要将后汉传承了两百年的制度彻底砸的粉碎,重新在均田、府兵制度上建立一套全新的体系! 赏赐士卒说的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这种更换国本的大事? …… “诸位怎么不说话?是朕这主意不好吗?” “不是不好……” 便是荀攸这个刚来尚书台没几天的人也能听出刘协计划中的复杂与困难。 “这可是变更祖宗之法的大事……陛下不可轻易决定啊!” 祖宗之法? 刘协发出冷笑:“若祖宗之法真的好,真的完美无瑕,那朕,那大汉,如何会被逼到今天这个地步?” “正是因为祖宗之法的缺陷,所以才要锐意进取,一扫昔日弊端!” 后汉的制度,在世祖皇帝重建大汉时,或许真的是最符合那个时代的制度。 但如今已经过去两百年。 整整两百年! 再完美的制度,都会变得漏洞百出。 别的不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