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臣说,暂时还是不要出兵。朝廷此时应当休养生息,不应强行出征,使得民生凋零。” 董卓又重复了一遍。 不过在说完这句话后,他深深叹了口气,好似瞬间苍老了许多。 “太师……何意?” 刘协做梦都没有想到,“休养生息”这四个字会从董卓口中说出。 所以,刘协以为一定是自己听错了! “陛下,臣也知晓关中如今的情况,根本没有余力前去平定羌乱。若是贸然出兵,不但不能制敌,说不定反而还会拖垮朝廷。” “如今关中四面皆敌,宁保根本,不能意气用事啊!” 刘协现在愈发不能理解董卓。 不过在看到董卓眼中的没落后,刘协就知道—— 此乃谎言! 董卓怎么可能不想着给董旻报仇? 方才听到董旻遇难后的愤恨与杀意,那绝对不是虚假的。 之所以不愿出兵,必然是考虑到了更多的东西。 比如,今日在生祠中见到的那些不能果腹的百姓。 以及,渭阳君董白明年的婚礼与及笄之礼。 说的定,还有那个即将出世的孩子。 再或者,是董卓这一次自己的病情,让董卓自己也意识到自己老了…… “太师!” 刘协想清楚一切,并未顺从董卓的心意。 “太师难道忘记了董旻最后的遗言吗?” “他在临死时都坚信太师会为他报仇,太师又怎能够无动于衷呢?” “难道太师就真的不想将那些羌人犁庭扫穴,用他们的鲜血,来祭奠鄠侯吗?” 想! 怎么不想? 董卓恨不得现在就提刀上阵,往陇右而去,催动麾下铁骑搜山检海,将所有的羌人全都抓出来,一个一个排队腰斩! 但是…… “还望陛下以大局为重!不要轻言兵事!” 倒反天罡! 还是刘协和董卓。 还是关于要不要出兵。 二人此刻的观点,却全然颠倒。 唯一有所不同的便是,昔日董卓可能不大能理解刘协的隐忍,但现在刘协却能够理解董卓。 轻轻叹气。 刘协上前握住董卓的手。 “太师能够如此体恤百姓,朕十分欣慰。” “如今的太师,果真与昔日的周公一般,能够仁物爱民。” “但这一仗,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一旦凉州丢失,让南北胡人联通到一起,那才是真的心腹大患啊!” 不光是为了保证关中后方的安稳。 凉州一旦丢失,不但意味着羌人胡兵可以直接威胁关中,更意味着隔绝了几百年的东西胡人会再次联通到一起。 常人提起河西四郡构成的凉州,往往只能想到它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通道,有着进取西方的作用。 可实则,这条大汉伸出去的臂掖,还将河湟一带的胡人与河套一带的胡人彻底分开,防止他们重新整合,成为西面的一个巨无霸。 朝廷本就式微。 若是丢弃凉州,此消彼长之下,只怕大汉与异族的力量会愈发失衡。 万一羌人、氐人中提前涌现出一位苻坚那样的霸主,那对于现在的大汉朝廷而言,完全就是一场灾难! 所以刘协才说,一定要打! 对待袁绍,刘协可以忍耐。 虽然袁绍那家伙纯属不当人子……但毕竟还是大汉的士子,是诸夏的一员。 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虽然同样是战争,但是对羌族用兵和对袁绍用兵,却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董卓此刻好像有些被天子说服—— “可是陛下,如今关中天灾不断,哪还有余力征讨外国?” 昔日,刘协用来阻止董卓的原因,被现在的董卓拿来阻止刘协。 打?好! 那粮呢? 刘协深吸一口气:“朕现在想召来一人询问。” “若是他说确实不能出兵,那朕便不再言语。” “但他倘若说能够挤出粮食,那朕一定要去打这一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