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贾诩听到荀攸想要随军出征,一言不发。 待到了尚书台,要去办理荀攸的旌节时,贾诩才难得主动对荀攸开口—— “终于摆脱尚书台的政务了,可喜可贺。” 荀攸接过自己的旌节,上面的身份已经从“黄门侍郎”变作“柱国将军参军”。 “尚书台乃是处理朝廷政务的中枢所在,不知有多少人削尖脑袋也要往这里调任,怎么贾令君反倒是对尚书台这般嫌弃?” “呵。” 对荀攸的这场面话,贾诩只是笑而不语。 尚书令确实权柄甚重。 可权柄,往往也意味着危险。 就比如这一次董旻之事。 当时贾诩只是在旁边随口说了一句,却不小心令董卓的弟弟丢掉性命。 也就董卓没有迁怒旁人……或者说董卓在天子的引导之下,已经不像先前那般暴虐,不然贾诩估计自己的脑袋早就搬家了。 但偏偏。 因为贾诩凉州人的身份,因为天子与太师之间的特殊关系,他就是想要学萧何自污自保都做不到。 故此,看着荀攸终于能离开尚书台,贾诩心中也是难得酝酿出一点惆怅。 荀攸其实也知道贾诩到底在说什么。 只是因为之前那件事,荀攸对贾诩心中终究还是有几分埋怨。 不过既然他如今要离开尚书台,那有些话也应当与贾诩说清楚。 “贾令君,其实天子之前召我入宫了一次。” 贾诩瞳孔松了松:“确有此事,我记得是去年临冬,天子唤你入宫,向你询问荀彧的事情?” “正是,不过当时天子还告诉了我另一件事。” 荀攸首次郑重的朝着贾诩行礼:“之前若非贾令君相救,将我与士孙瑞的谈话呈递给太师,只怕太师回来后依旧会杀我。” “此为救命之恩,攸没齿难忘。” 贾诩没想到天子竟然将此事告知了荀攸,当即有些不忿,觉得天子应当与自己知会一声。 “一码归一码,你那日在尚书台中,有倾覆汉室、谋害天子之嫌,我必须要对你小心谨慎,只有这样才算对得起天子对我的知遇之恩。” “之后又见你确实才华在身,不应这般故去,这才将你的言辞告知太师……至于最后决定杀不杀你的,还是天子与太师,而不是我。” 贾诩即便到现在也不承认是自己救了荀攸,依旧低调。 但荀攸也不在乎。 “世人皆以为贾令君名不符实,不配担任尚书令之职。” “但攸却知道,贾令君不过是精于谋生,不喜扬名罢了。没有名士推崇贾令君,也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贾令君的才智罢了,而且贾令君对待天子同样是忠心耿耿,也正是因为如此,天子才将朝廷的政务全权托付给贾令君吧?” 荀攸一般不夸人。 可一旦夸起来,倒是让贾诩还挺受用的。 “公达临行之前与我说这些,怕不仅仅是要化解昔日芥蒂吧?” “自然。” 荀攸承认了自己另有所图。 “吾虽离开尚书台,但叔叔荀彧还在尚书台做事。” “世人常言我那叔叔七窍玲珑,长袖善舞。但我却知道,其本心极为刚烈,不然也不至于来到关中,辅佐天子。” “若是我那叔叔以后有得罪贾令君或者太师的地方,还望贾令君能够宽大处置。” 亲族,血浓于水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