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法正、孟达要投笔从戎,贾诩也当然不会按照荀攸的说法,让他们以布衣入伍。 相反,贾诩还专门为他们写了名帖,让他们去寻找将要出发说服马腾的韦康。 韦康听到二人来历志向,亦是对二人另眼相看。 在与法正、孟达详谈一夜后,韦康更是将二人引为知己。 “关中竟然还有这样的大才没有得到重用,这是我这个官吏的过失啊!” 当即,已经升任大行令的韦康就将二人加入自己的使团队伍,一路先行赶往凉州金城。 途中路过临洮,韦康还专门带着法正、孟达来到董旻坟前祭祀,并且对法正和孟达说道:“鄠侯之前在长安的风评其实并不太好,就连来到此处,都是因为得罪了天子才被派来为太师看守宗庙。” “可即便如此,鄠侯在临死前面对羌人刀兵加身,依然不肯屈服,而是慷慨就义。我听闻就连陛下都称赞鄠侯确实是大汉的义士。” “今日带领你二人祭拜鄠侯,就是想告诉你二人。一旦到了凉州那种羌患猖獗的地方,无论是谁都有可能被羌人俘获,成为阶下囚。到了那个时候,若是你们有贾令君的本事,可以通过自己的才智逃出生天,那自然是最好。可倘若没有这样的才智,也要学着鄠侯一样慨然赴死,不能丢我大汉使臣的颜面。” “你二人既然在我麾下做事,那也算是我的属官。若是让我得知你二人在羌人手中贪生怕死,那我必然上奏朝廷,要朝廷惩戒汝等的家人!” 孟达闻言俯身拱手:“下官知道了。” 倒是法正有些不服气的杠着脖子:“若是韦卿(大行令又称鸿胪卿,六百石)被羌人俘获了没有做到,那又该如何呢?” “若真有那一天,汝等自可上奏朝廷,要求朝廷惩治我的宗族。” 法正这才心悦诚服,向韦康表示歉意。 使臣队伍又一路向西。 路上,他们也遇到过一些羌人。 这些羌人看到这些汉使身上穿着的绫罗绸缎,腰间别着的玉佩琼琚,都是忍不住起了贪念。 但韦康等人身边却还有两百余名高大的凉州骑士!这些骑士身姿巍峨,不少人手中不但配备有利刃剑盾,甚至还有几人持着马槊在队伍末尾警戒,显然都是不好对付的存在。 外加韦康出发时便是轻装上阵,也没有多少行李,不过寥寥数架马车前进。显然也是没有多少油水,不至于让这些羌人见财起意。 渡过了这段最为危险的地段,一行人的马车终于来到金城地界。 不同于关中的郁郁葱葱。 经由陇右来到金城,路途上好似经过了一段岁月的变迁。 莽荒、粗野。 山上的树木全都消失不见,变成了有棱有角的怪石。 庇护着汉人的农田也随着西进不断减少,果露出没有任何装饰的地皮。 这般景象,显然是看呆了这群自幼生活在关中的汉使。 “大汉边境,竟然这般荒凉?” 孟达的父亲孟他曾经担任过凉州刺史,他出言辩驳起周围的其他人。 “这还不算是大汉边境。” “吾父曾与我说过,金城西面的河西四郡,那才叫真正的荒芜。” “除了那四片能够住人的绿洲,一出县城,便是千里无人的戈壁。” “尤其是最西面的敦煌郡,那里有一处关隘唤作玉门关,那里除了杨柳能够生存之外,再无半点颜色。往外一看都是成片成片的黄沙。” 一众人听到那番自己从未听到过的景色,眼中都是有了无尽的向往。 “不过听我父亲说,只要出了玉门,再往西走上千里,就到了西域。” “西域又不似凉州这般荒凉,传闻共有三十六国,比如那楼兰、大宛……” 既然能够出使,那这些人必然都是读书人。 从张骞到班超,这些曾经在西域为大汉开疆辟土的名人事迹都早已深深的刻在他们脑海中央。 现在听到孟达提起这些,让众人心中又是兴奋,又是惆怅。 “可惜现在朝廷国力不足,不能够再次经营西域,不然的话我等都应仿照博望侯故事,去西面看看这世上还有多少奇妙的景象。” …… 韦康听到这些年轻人的议论,欣慰有之,伤感有之。 如今大汉虚弱成这样,只怕自己有生之年是难以前往西域,为大汉开疆辟土。 与其想着那些,倒不如先为这些年轻人将前往西域的第一站——凉州,给经营到足够他们前往远方的地步。 马腾收到朝廷使者前来,亦是早早率领众人在金城门口等待。 当看到韦康身侧不过两百余骑,这让马腾又是开心又是担忧。 开心是因为马腾一直害怕董卓将董旻身死一事怪罪到自己头上。 而现在只有这么多人,显然不足以将他拿下,说明朝廷并不是要追究自己的责任。 担忧则是……如今凉州羌患这般严重,朝廷的二百骑士骑士很难起到作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