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韦端终究没有杨彪那么不要脸皮,终究还是要延续与各家的关系,这才不得不站了出来。 身为九卿之首,韦端已经站的足够高。 即便他本人不怎么聪慧,却也认清了这彻头彻尾都是天子布置的一场局—— 先将临洮董氏的讼状送往尚书台,让皇甫郦等人开始揣测天子的心意,以为天子要与董卓决裂。 之后天子将错就错,放任皇甫郦这些功利之人将长安的火越烧越旺,直到烧到董卓身上。 这个时候,天子却突然横插一手,将要烧向自己和太师董卓的大火转到了吏治和宗族身上。 这样一来,不管皇甫郦等人一开始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已经成了大汉整个官僚系统与宗族系统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个时候,这把火已经烧了起来,绝非人力能够熄灭。 不管皇甫郦拉拢的那几个九卿还是其背后的皇甫嵩,亦或者与皇甫郦不对头的皇甫坚寿,都只能身不由己的与官僚系统和宗族系统开始对抗。 而只要开始对抗,露出把柄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就算没有今天李家村的械斗,也会有明天王家庄的命案。 这个时候,便是天子入场的时机了。 抓住这个把柄,就可以对着大汉的官僚与宗族一路穷追猛打!直到天子满意的程度为止。 而皇甫郦及其背后之人,注定了早已是这场棋局的弃子,亦或者可以称作这场大火的燃料。 到头来,最后的胜利者竟然只有一个,那便是一手策划了这盘大旗的刘协。 剩下的人,无论是皇甫郦、皇甫嵩,还是此时不得不硬着头皮出来给官僚、宗族站台的韦端,都注定是失败者。 所谓的棋局,胜者却不在棋手之间,这属实令人有些难受。 但韦端还是不得不站出来。 即便输,也要在天子面前输的体面一些。 这不是要忤逆天子,而是天生的立场。 韦端想好措辞,朝着刘协拱手:“陛下,澄清吏治固然不错,但皇甫郦之法实在有些矫枉过正!” “不但去追究官员本人的过错,还将亲眷的过错一并加之,这样做难道真的仅仅是澄清吏治吗?” “臣怀疑皇甫郦有名为澄清吏治,实则制造党争之嫌,故此还请陛下治皇甫郦之罪!” 韦端代表的官僚、宗族,必然会成为输家。 但同为输家,也会有高低之分。 眼下皇甫郦显然是活不成了,既然如此,不如将过错全部推到皇甫郦身上,让自己等人少输掉一些。 若是能用“党争”之名盖过其中的核心问题,那韦端真就是谢天谢地了。 可刘协显然不可能让韦端这么轻易的脱身。 如果仅仅是“党争”,那无非是杀掉几个替死鬼而已。 刘协要做的,是让整个体制浴火重生,而非仅仅杀几个人而已。 若是承认了“党争”,而不将矛头指向“官僚”和“宗族”,那刘协废这么大心思筹划这些事情的收获在哪里? “太常此言怕是有失偏彼。” 刘协指着桌案上的卷宗:“就比如在市肆行凶的那名官僚,他被弹劾的原因可不是受亲眷连累,而是其本人所犯下的罪行。” “这不就证明了,当今的官僚体制确实出现了问题吗?” …… 刘协的穷追猛打让韦端还有其他官员都知道,天子这次是不达目的不肯罢休了。 但韦端还是硬着头皮反驳刘协:“这应当只是个例……” 个例? 刘协想笑。 “既然如此,便将弹劾官员的信件全都带到这宣室中一览如何?” 刘协此言一出,不少官员脸上都是呈现出了灰绿色。 被亲眷连累到的官员,终究只有皇甫嵩一类本身无懈可击的少数人。 大多数官员,那是真的裤裆里有屎,经不得细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