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汉中。 得入蜀地的刘备一行人刚刚进入汉中,便被蜀地的闷热所震慑。 张飞脸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流下:“娘的!蜀地是什么鬼地方!若不是大哥请命,当真这辈子也不想来到此地!” 南方潮热,与北方气候大不相同。 刘备麾下将领大都是幽州人,中原、关中的气候对于他们来说还能称得上惬意。但这巴蜀一带的潮气却着实让他们都有些扛不住。 刘备身上同样被汗水浸透,皮肤与衣裳全都粘连到了一起,同样有些不适。 不过刘备倒始终乐观:“我等此次出征,乃是奉了天子之命讨贼,哪里还能挑三拣四的?” “与建功立业、匡扶汉室相比,这又算的了什么?” 不过安慰归安慰,刘备还是专门将自己的马匹让予那些对于南方气候不适的士卒供他们骑乘,自己则是深一脚浅一脚的在这潮湿的道路上前进。 待到了汉中郡治南郑,汉中太守荀攸与庞德也是早早侯在此地,为刘备一行人洗风接尘。 刘备性子豪气,很快便也与荀攸和庞德联络起来,联络到一起。 宴席当中,刘备也将朝廷的布置与荀攸再次商议清楚,明确战事的筹备。 当荀攸听到天子竟然要刘备偷渡阴平小道,亦是有些佩服天子的天马行空。 “阴平难行,即便是有羌人开路,却也还是极为凶险。” 荀攸告知刘备:“我已为皇叔寻了几名賨人向导,这些人对阴平都算的上熟悉,应当能够相助皇叔。” 刘备闻言自然大喜过望:“我虽在关中的时日不多,但常常听陛下夸赞荀氏叔侄都乃人杰!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荀攸其实也从刘备身上察觉到了一丝熟悉感。 那是只有在天子和自己叔叔荀彧身上能够感受到的熟悉感。 所以对刘备的支援也都是竭尽全力,没有丝毫藏私。 “皇叔谬赞了。此外,皇叔还需注意,即便汉中粮草充裕,却也只能支撑皇叔以三千兵马偷渡阴平。” “阴平古道人迹罕至,鸟兽难寻,难以开辟粮道。所以只能由士卒背上自己所需粮草,轻装简行。” “每名士卒最多负重半月粮草,而且只有去时的补给。若是不能速胜,只怕……” 面对荀攸的担忧,刘备自是谈笑间将其掩饰过去。 “公达说的这些,我又岂能不知?” “但我刘备既是受了朝廷之命、天子所托,又是主动请缨要走阴平攻取蜀地,如何临到头来又顾前思后?” “而且这汉中毕竟是大汉龙兴之地,乃是高祖皇帝基业所在!备身为汉皇贵胄,若是能够埋骨此地,也算是幸运了!” 为朝廷死,为大义死,为理想死,这对刘备来说,实在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 荀攸也叹服起刘备的信念,一时之间大为感动。 刘备在汉中休整过后,也开始调动兵马。 第一步便是按照贾诩之计,强攻白水关,再佯装退却。 刘备思索过后,将这一重任交予了关羽、庞德二人。 “大哥!” 关羽神情急迫,他知道如果由他前去佯攻,就必然不能够跟从刘备等人前往成都。 偷渡阴平之事本就凶险,若是没有自己在刘备身边陪伴,这叫关羽内心如何能够安宁? 刘备好言相劝:“云长,将你留在汉中,本身也是防患于未来。” “若是我在阴平失败,导致兵马损失惨重,刘瑁、张卫等人很有可能意识到汉中空虚,会来主动进攻。” “不能拿下蜀地倒没什么,但不能因为我而使朝廷丢掉了汉中。那样的话你让我将来如何有面目去见高祖皇帝,有面目去见陛下?” “故此,务必要留有一部分兵马守卫汉中,防止他们反攻汉中。” 而张飞此刻也有些幸灾乐祸:“二哥你就老老实实待着吧!这进取蜀地、护卫兄长之事,还是交给我了!” 岂料张飞话音未落,刘备便又进行吩咐—— “翼德你与云长一样,一并留在汉中。” 张飞顿时傻眼:“为何!??” “原因与云长一样。” 刘备打算将一部分兵马交由张飞率领,驻扎在米仓道中,防备张卫从褒中进攻汉中。 “无论如何,我都要替陛下保住汉中,不让汉室龙兴之地再次落入米贼之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