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蜀地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当真为天府之国!” 刘备夸赞起蜀地的一切。 蜀地物质丰腴自不必多说。 刘瑁已然献上了蜀地的名册、府库。虽然其父刘焉在益州似有不臣之心,但终究是保存了蜀地的力量,丰盈了蜀地的人口,将蜀地经营的比雍凉二州加起来还要富饶。 而刘瑁投降后,治中从事王商等蜀地士人对刘备态度也算和善,这难免让刘备有些洋洋得意。 “陛下临行前曾嘱咐我,让我防备当地豪族,看来不过是杞人忧天罢了!” 刘备虽然之前担任过东郡太守,但东郡其实一直都在曹操手中。所以刘备自然不懂得和这些当地豪族如何打交道。 经过几日的宴席拉近感情,王商等人也已经和刘备熟络起来,今日便旁敲侧击的询问刘备:“听闻朝廷如今已经颁布新政,甚至废除了察举制度?” “确有此事。” 刘备笑脸相迎,还不知其真实意图。 王商面露为难之色。 “蜀地不比关中,地势闭塞,又情况复杂,恐怕不能轻易套用新政。” “不知皇叔能否上表朝廷,言明蜀地情况,让朝廷暂缓制度,酌情行事?” 刘备的表情顿时凝固。 他这才知道,为何一众蜀地士族都对他这般和善。 原来是在这里等着自己呢! 蜀地这些士人,虽然承认了军事上的失败,但在政治和制度上,却不愿意向朝廷妥协。 什么“地势闭塞”、“情况复杂”……朝廷又不是说要在蜀地改稻为桑,怎么你就不能施行新政了? 难道在关中是杀人犯,跑到蜀地就能变成良民不成? 无论废除察举,举办科举,亦或者推行新的律法,都不过是为了打击士族势力,这难道还能有什么区分不成? 但是…… 刘备顿感棘手! 因为刘瑁,还有眼前的王商这些人都立下了献城的功劳。朝廷显然不可能像在凉州那般强硬,谁不服从直接就让士卒过去将大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逼其就范。 一切的馈赠,其实都在暗中标注好了价格。 刘备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成都,在军事上得到了利好,就必然要在政治上对这些益州士族进行让步。 刚才还感觉自我良好的刘备突然变得茫然。 这还是他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属实不知该如何应对。 他虽然对蜀地士人印象不错,却也知道科举制度还有建安律法对于朝廷的重要性。 若是敢在这个时候承诺这些蜀地士人什么,那对于朝廷来说完全就是一场政治灾难! 名义上归属朝廷,实则却用着另外一套制度……这如何能够叫做收复?这如何能够叫做统一? 一旦处理不好,他刘备可就从朝廷的功臣瞬间变为朝廷的罪人了! 无奈,刘备只好用出拖字诀:“我毕竟是领兵的将军,对政务方面不太熟悉。朝廷具体要如何安排,恐怕不是我能够决断的。” “皇叔此言差矣!” 这些蜀地士人显然想在这个时候就得到刘备的承诺。 王商、赵韪一众士人更是恭敬的来到刘备身前,给刘备敬酒,想要将此事敲定! 益州可以归朝廷所有! 益州的物资也可以供朝廷调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