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嘴上全是仁义道德,忠君爱国的话,做的却又全是腌臜龌龊、分裂国家的事。 要是沮授这个时候能站起身来骂自己一顿,刘协说不定反而会对沮授起钦佩之心。 两面三刀,刘协当真看不惯。 “沮授,你可知袁绍为何会败给朕?” 刘协本以为沮授会默不作答,谁料沮授却是点头。 “袁公终究是外宽内忌,不能使其麾下众志成城。” “方才罪臣见陛下先行召见了立下军功的郝昭、郭淮两位将军,予其封赏后,这才招呼罪臣进来……” “若是换成袁公,大概会第一时间先召见我来此地,以体现自己的仁义。之后才会给有功之士封赏。” “袁公如此刻薄对待内外,又如何能够令麾下对他臣服呢?想必这就是袁公失败的原因吧?” “……” 沮授将袁绍的失败,归结到了其性格上面。 在他看来,若是袁绍也能和天子信任董卓,信任西凉军一般信任河北世家,只怕天下早就落入到袁绍手中了! “呵。” 刘协发出一声嗤笑。 沮授不解:“天子何故发笑,难道罪臣说的不对?” “当然不对。” 刘协看了眼沮授。 “世人常说袁绍内忌外宽,不似人君……但朕却要为袁绍说句公道话。” “袁绍虽罪恶多端,但到底也算是枭雄,不至于那般愚蠢。你们以为袁绍是败在了自己的性格和才能上,属实有些太过小看袁本初了。” 沮授愕然。 刘协继续道:“外宽内忌,并非袁绍的性格,而是他不得不这么做。” “朕之前曾与人说过,张角、太师、袁绍,都是挑战者。” “张角想以寒门之力挑战世家豪门与巍巍皇权。” “袁绍想以世家豪门挑战巍巍皇权。” “太师却是要合寒门之力与巍巍皇权挑战世家豪门。” “每种选择都有其要面对的困难。” “寒门式微,袁绍甚至根本没有将其放在眼中过。” “皇权旁落,又有袁绍、袁术这样的人在,起不了什么太大的作用。” “故此,无论是张角还是太师,走的都是一条披荆斩棘的道路,自然走的都要艰苦些。” “袁绍自以为制衡世家,效仿世祖皇帝刘秀那样就能变得轻松些,但其终究是高估了自己的能耐,也小瞧了世祖皇帝的能耐。” 制衡世家…… 哪来的那般容易? 从古到今,也不过是出了刘秀那么一个大怪物,外加孙权那么个小怪物而已。 都说袁绍外宽内忌,那曹操呢? 曹操后来也是逼死了荀彧,并且将自己的势力迁徙到了河北,让河北世家与一直扶持他的颍川世家制衡,以确保自己与子嗣手中的权力。 从选择了世家这条路开始,很多事情的结局便已经注定。 尤其是世家的存在注定会威胁到皇权,所谓的“外宽内忌”,本质上不过是一条制衡的手段。 历史上袁绍“外宽内忌”了一辈子,死后不还是被人篡改了遗命,促成了袁家分裂,然后让曹操捡了便宜? 对袁绍的失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