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三成!” “……” 阎象有些无语的摇摇头。 便是长安周围的农田多增加三成产量又能如何?这还是无法解决关中如今的发展速度。 “不是我家多了三成,是关中、河东、陇右这些地方的粮食都多了三成。” 阎象终于瞳孔一缩! 月有阴晴圆缺。 粮食这种生死看天的东西,产量一直是飘忽不定。 哪方土地上多个三成、少个三成,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对方刚才说什么? 是所有地方的粮食产量,都增加了三成! 阎象张大了嘴巴,仿佛是听到了天方夜谭! “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 旁边的关中大汉十分享受看阎象这样的关东乡巴佬不敢置信的样子。 “今年朝廷推行了曲辕犁和肥料,这玩意往地里一搞,嘿!那可比什么都灵!” 阎象此刻晕乎乎的。 曲辕犁是什么? 肥料他倒是知道……但那玩意的作用有那么离谱? 阎象不解。 好在阎象至今也没有丢掉儒生的本能——求知。 亲自来到长安附近的农户家中,阎象亲自进去询问,这才逐渐将自己的困惑解开。 曲辕犁。 它并不能直接增加粮食产量,却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畜力。 既然能够节省力气,相应的,其实就是能够开垦更多的土地,自然能够使得粮产增加。 肥料,也不单单只是粗糙的将粪便制成粪肥,而是增添了许多东西,使其效果几乎翻倍! 两者相加之下,自然就能够将亩产增加。 此外,还有新型的脚踏纺车。 脚踏纺车,同样可以节省妇人的时间与精力。 当技术进步之后,解放出多余的精力,自然就能够做更多的事情。 比如,教导孩子读书,让下一代更有智慧。 再比如,前往城镇当中,去做些工艺品、小买卖,积攒一些闲余钱财。 如此一来,即便是长安想不繁荣怕是都难啊! 此外,阎象还听说朝廷用了新的炼钢之法。 也正因为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提供曲辕犁这样的农具,供百姓使用。 长安的变化令阎象眼花缭乱。 同时,也扭曲了阎象一贯以来的认知。 “令百姓富足,天下太平,理应广施仁政……” 只有这样,才能令百姓富足。 但朝廷去年以来其实并未颁布任何的仁政。 不过就是分发曲辕犁、化肥,让百姓租用脚踏纺车,仅此而已。 “这……” 阎象坐在农田边,陷入了思考。 可左右,却是思考不出来个结果。 因为思考的时间太长,甚至差点错过了前往太白书院的马车。 等到阎象赶到的时候,太白书院已经挤满了太多太多的士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