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长平之战,为时三年。 武安君白起率领的秦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并且在战后坑杀四十五万赵军,彻底扫清了秦出关中,横扫六国的最后一个障碍。 但那一战,秦国赢的也很惨。 正所谓“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士民倦,粮食口”。 长平之战,不光是把赵国的一代青壮全给打完了,便是秦国自己,也足足死伤了一半的青壮。 到了战事的后期,秦昭襄王甚至亲自抵达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征调十五岁以上的百姓集中到长平战场,阻绝关东诸国往长平运送粮食。 待长平之战打完,秦国更是已经无力继续前进,只能是允许韩国割垣雍,赵国割六城,达成和议。 “朕不要再打一场长平之战!” 刘协拒绝那样惨烈的战事再次出现。 若是为了一个上党,将关中半数青壮都给赔进去,那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而且刘协本就追求速胜,就是想要尽可能保存汉人的力量,防止五胡乱华那样的悲剧再现。 若是打上一场长平之战,耗光了北方汉人的力量,那绝对不是刘协愿意看到的。 刘协盯着北宫中央的舆图沙盘。 若是不打“长平之战”,就意味着要放弃从太原、河东两面出战,从南北两个方向包围邺城的这条进攻路线。 而若是抛弃这条路线,那就只剩下一条了。 “出函谷,沿着大河南岸一路打出去!” 占据大河南岸,之后渡河一路平推上去! 而若是要走这条路线,有一个地方就成了此战的关键—— 洛阳! 这个大汉昔日的帝都! 在关中势力需要防守的时候,洛阳就是第一层屏障。 而当关中势力需要进攻的时候,洛阳也就成了通向中原的桥头堡。 若是占据了洛阳,就相当于在关东有了一颗钉子,可以控制大河的上游两岸,不用畏惧上党处的敌军钻出来切断进攻河内的道路。 “所要谋求的,果然还是洛阳啊!” 虽然眼下距离那场全面战争还远,但从现在起,就已经要开始筹备一些事情。 刘协询问贾诩:“洛阳如今情况如何?” …… 贾诩顿了顿:“不说赤地千里,却也好不了多少。” 洛阳,曾经大汉帝国的心脏,同时也是一切争端的源头。 当年先是董卓将洛阳的人口迁往关中,之后又是诸侯联军在当地劫掠,早已变成了一片白地。 之后,此地便一直陷入了三不管地带,几乎毫无秩序可言。 就算河东的盐政起来之后,与关东展开了一些贸易,基本也都是走大河北岸的通道,而不是途径南岸的洛阳。所以也就无法带动洛阳的繁荣。 现在的洛阳,基本和一片死地没什么区别。 这也意味着—— 若是要经营洛阳,只怕是需要很多很多很多的钱粮…… “德祖,你领上几个尚书郎去一趟洛阳,详细调研一番,将洛阳的情况汇报给朕。” “喏。” 眼下既然认识到了洛阳的重要性,那就不可能再不去管它。 而且以前的朝廷是实在穷的厉害,就算想去经营洛阳,也没那个实力…… 现在的朝廷兜里总算是多了两枚五铢钱,虽然不多,但放在身上好歹能听个响。 洛阳无论如何也是后汉的帝都,一直将其放任不管,也不是个道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