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朕现在回来了。” “虽不能将汉都迁回,但已是决定重建雒阳,恢复秩序。” 刘协朝着三老保证:“朕会尽快平定关东的兵祸。” “只要关东一平,雒阳自然可以安定下来,恢复往日的繁华。” “朕这一次,便是携百官前往雒阳,以安雒阳民心。” 两位老人听着年轻的天子给予自己保证,开心之余却也有着几分担忧。 刘协还以为两人是在担忧自己话语的真实性,于是再度行礼,保证一定会尽快平定关东,还雒阳一个安宁。 但岂料二人都是摆手:“吾不是不信陛下,而是有些担心已经油尽灯枯的自己,能不能撑到雒阳安宁的那一天了。” 刘协如遭雷击,却也只能是沉默不语。 担任郎官的司马懿一直陪同,见天子神情没落,也是劝谏天子:“陛下春秋鼎盛,迟早能够中兴大汉,使天下安定,大可不必心灰意冷。” 刘协现在,最大的本钱就是年轻。 袁绍、曹操,那都是比刘协大了一辈的人。 只要刘协愿意,完全可以等着将两人熬死,然后再一扫六合。 但刘协担心的,又哪里是自己能否中兴大汉? “仲达,自黄巾之乱起,大汉的百姓已经于战乱中度过太久了。” “包括你,包括朕,从年幼时便知道在打仗,打到现在,已经是有十几年了。” “十几年中,战死的大汉百姓,又岂止是用百万计数?” “朕记得昔日与太师有约定,务必要让万胜,还有朕的孩子,都脱离战乱之苦……可惜太师终究还是没有看到那一天啊。” 司马懿这才知道,天子是急于速定天下。 但正是为了将来的速胜,所以现在才急不得。 司马懿只好继续劝谏:“待经营雒阳之后,让朝廷有了进攻中原的前垒,必然就可以一举击败袁绍与曹操,彻底光复北方!” “至于现在,还请天子收拾心情,专心经营眼前,不要因急于求成而导致功亏一篑!” 慢,是为了快。 守,是为了胜。 经历了荆州战事的司马懿,对于兵法显然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所以司马懿才特意恳求天子,不要因为心急而坏了大事。 至少……司马懿不希望天子这个时候一时上头,直接领着雒阳的五千步骑冲到中原去…… “仲达放心,朕还没有到那般昏聩的地步。” 刘协看着周遭破败的环境:“只是听三老教诲,想起了太师罢了。” “再想到朕的孩子即将也要出世,故此多少有些神伤。” …… 刘协收拾心情,给陕县三老留下了大量粮食、布匹后,依次又途经了渑池、义马、新安等县。 每途经一县,天子都效仿陕县的做法,给其留下粮食布匹,尽可能补偿这些雒阳百姓。 这些补偿加起来也已经是一笔巨款,但刘协却知道,这些对于已经完全失控的雒阳而言,基本就是杯水车薪。 现在的雒阳,就好像是一个破洞的陶罐。 无论刘协往里面加多少水,永远也填不满这个陶罐。 想要填满陶罐的唯一方式,就是将那个破洞给修补住。 也就是说,朝廷现在,至少要将雒阳的秩序恢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