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眼下因为没有高台,其实刘协并不能看到什么。 但随着周围百姓的面庞浮现,刘协又觉得自己什么都能看见! “免礼!” 刘协一挥衣袖,落座于龙椅上。 礼官见天子落座,终于也开始宣布—— 大朝会, 开始! 尚书仆射荀彧首先出列,手中展开一卷公文,开始大声朗诵—— “京兆郡,亩产五石,去岁共有耕田十七万顷,比之建安一年十五万顷耕田有所增长。” “其中,杜陵增加三千顷、郑增加一千顷、新丰增加五千顷、蓝田增加两千顷、长陵增加五百顷、商增加三千顷……” “左冯翊,亩产四石,去岁共有耕田二十四万顷,增长……” “右扶风,亩产四石,去岁共有耕田三十万顷,增长……” …… 一个个略显枯燥的数字被荀彧读出,但所有文武都是在聚精会神的倾听。 只因,这便是他们过去一年的政绩。 民以食为天。 先不论其他的东西。 粮食,便是大汉的根本。 将耕地和亩产搞上去,那绝对就是良吏! 只是今年有些不同。 因为曲辕犁、肥料的出现,建安二年的耕地面积和亩产都是蹭蹭上涨,几乎没有一个地方出现减少。 每念出一个县的耕田“增多”,所有官员都是神情舒畅,静静感受着大汉逐渐丰腴的体态。 待荀彧念完关中、凉州、益州、荆州、并州的耕地和粮食产量后,在座的官员无一不是憋红了脸。 只因,建安三年,朝廷所拥有的耕地,赫然是来到了二百七十万顷! 五十亩为一顷。 也就是说,朝廷目前的耕地,已然是有一千三百五十万亩! 就以亩产四石计算。 建安二年,大汉粮食的产量,便已经达到了五千四百万石! 考虑到大汉如今能够掌控的土地,这个产量已经是相当惊人了! 这还没完。 随着荀彧念完粮产,又有官员开始上奏税收。 盐、铁、关税、商税…… 随着河东盐政的发展,以及脚踏纺车和百炼钢法出现而引起的手工业的繁荣,还有与西域、蜀地之间的道路开始打通……去岁仅一年的税收,便已达到了十万万钱! 除了极少数统计这些数据的官员,其他人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从关中的发展,从长安的繁荣,从身边每一处的细小中,大家其实都能感受到大汉朝进入建安年间后的繁荣。 但是这些肉眼可见的繁荣毕竟太过抽象。 而当此次大朝会的时候,将一系列数字拍在他们脸上,他们才知道去岁一年朝廷的发展究竟是有多么恐怖! 有不少官员听着听着,甚至都有些热泪盈眶。 这热泪,是为了大汉的中兴而开心,同时也是为自己辛勤的付出有了收获而开心。 随着具体的数字出现在面前,之前数年所有人的努力都化为具象。 而就在不少官员沉浸在大汉的繁荣中时,尚书仆射荀彧再一次站了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