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陛下,此言差矣!” 就在万马齐喑之际,尚书仆射荀彧竟一人站出来反驳天子。 荀彧一手拿着公文,一手指向西方。 “臣于初平年间进入关中,陛下可知臣当时所见的关中是怎样?” 刘协摇头:“朕不知!” “饿殍满地,哀鸿遍野,白骨露於,千里无鸡鸣!” 荀彧用脚跺了跺身下的土地。 “当时关中先是洪涝,又是大旱,不少郡县更是寸米未收!” “长安残破,并不比眼下的雒阳繁荣!可如今的长安却已是民丰饶的一派盛景!陛下难道就看不到长安这些年的变化吗?” …… 荀彧的一席话声音极大,让附近的雒阳百姓也从方才的冷漠中复苏,并逐渐开始议论纷纷—— “关中前些年,是遭了灾!大灾!” “就是滴!俺看到当时好多土啊树啊都被冲了下来,把大河都给堵住料!” “是,俺还有亲戚从关中跑出来逃荒的,据他说关中一整年那是一滴雨都没下啊!人都和土地爷抢水喝哩!人若敢多喝上一口,那庄稼就直接死到地里料!” “……” 本来,这些雒阳百姓听到长安富饶的消息,便愈发觉得朝廷对他们不公。 但随着荀彧的呐喊,这些雒阳百姓才想起来,关中前几年才刚遭了灾。 而且,是史无前例的大灾! 当时也有从关中偷偷跑出来的百姓,大家都知道那场灾有多么的可怕。 相当于整整两年,地里都长不出东西来! 长不出东西来,那人就得饿死! 人饿死嘞,咋可能繁华哩? 但长安现在,却很好,很繁荣…… 这是为撒哩? …… 而刘协也帮着这些雒阳百姓问出了声—— “荀仆射,那为何现在长安繁盛,但是雒阳却破败了呢?” 荀彧听到天子询问,亦是直言不讳:“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 “长安之所以繁荣,是因为天灾已过,其后又有我大汉百姓齐心协力,这才能造就一番盛世之象!” “雒阳之所以残破,则是因为雒阳的天灾还没有过去!” 天子又问:“朕未闻雒阳遭灾。” “袁绍祸乱关东,占据关东,蛊惑世人,时刻兵锋西指,这便是雒阳之灾!” 荀彧终于图穷匕见。 “长安之灾祸,不过一年洪涝!一年大旱!” “雒阳之灾祸,却是关东数年的兵戈不息!” “现在陛下不去追寻祸患的根本,而是问责官员的过失,这难道不是本末倒置吗???” …… 对啊! 周围的雒阳百姓越听越是这么个理! 大汉的这些官吏有什么过错? 他们可是一手缔造了大汉中兴的肱骨之臣! 天子无论如何,也不该斥责他们啊! 那谁才是天子应该斥责的对象?是雒阳破败的祸乱根源? 荀彧方才已经说的十分清楚! 袁绍! 他娘的! 袁绍,我日嫩万奶奶得学八辈子祖毛一个打击巴嘎地毛! 刘协此刻也“恍然大悟”。 “那依荀卿之见,朕应当如何去除袁绍这个祸患呢?” 荀彧振振有词:“陛下自当轻徭薄赋,与民更始!” “臣请奏,即日起便在洛阳修筑百尺台,以祭先帝灵魄!再免去雒阳百姓三年赋税,以安雒阳民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