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首先是因为煤的气孔度小,透气性很差,在炉内受热后容易碎,更使炉内料层凝结堵塞,从而影响正常冶炼。 最要命的是,以煤炭炼铁,炼出的铁块质量相当堪忧,甚至有些干脆就是不能成形! 如此,渐渐就有人有了认知,以为不能够用煤炭炼铁,并为世人所接受。 结果现在刘晔竟然告诉他,要用煤炭炼铁,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过杨修很快就反应过来,随即表情变得异常精彩! “陛下,你之前答应了卖草原人铁锅,该不会就打算用这样炼出来的铁去应付吧?” “嘶……这样的话,倒其实也不是不行!” 眼看着杨修逐渐往奸商的方向发展,刘协当即敲了一下杨修的脑袋。 “德祖在想些什么?朕岂能会做那么没品的事情?” “你好好看着,认真去听子扬他们说!” 刘晔将天子等人引到一处密封性极严的炉子面前。 “用煤炭炼铁,炼出来的铁确实不堪一用。” “但只要将这些煤炭再放入炉中炼制,就能够得到焦炭。” “用焦炭炼铁,炼出来的铁质量甚至反倒比木炭炼出来的成色好!” “只要将此法推广,将来朝廷的炼铁数目将比现在要多上十倍都不止!” 刘协在旁边微微摇头。 这就属于刘晔的判断错误了。 若是真的将焦炭炼铁之法推广,铁产量多上百倍都有可能! 焦炭炼铁既然可行,与之搭配的竖炉炼铁必然也可行! 两者相加,得到的结果绝对不是一加一大于二,而是一加一大于十! 更何况…… 舍弃木炭,改用煤炭、焦炭炼铁,其实是能够保护大量的树木。 树木的作用或许在现在不太重要。 但是和树木息息相关的大河,却是整个天下最重要的事情! 如今的大河,可还不是后世的“黄河”。 现在的“大河”,可是货真价实的“黄金水道!” 除了险峻的三门峡,整个大河下游的水道几乎都能被顺利的利用起来! 大河水道的珍贵性,那绝对是毋庸置疑! 即便不是为了提高炼铁产量,煤炭取代木炭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但这些刘协都没有细细讲来,只是继续听刘晔讲解。 “什么?你是说,炼铁的产量会增加十倍?” 杨修在天子身边待久了,对于数字一事也是无比敏感。 此刻他看向天子,似乎是在求证。 而刘协特点头,确认了此事。 不过随即刘协就朝诸葛亮和刘晔说道:“朕今日前来,不是来听这些的。” “喏。” 技术,确实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技术能够带来什么! 刘晔看向杨修:“杨侍郎可知道农贷一事?” “自然知晓!” 凡农者,月不足而岁有余者也…… 这是自然规律造成的,即便朝廷再怎么努力,也依然避免不了百姓掉入农贷的陷阱。 “可若是,每月当中,都给百姓分发钱财呢?” “你疯了?” 杨修瞪大双眼。 “朝廷有多少钱粮,能够天下百姓每月去分钱?” “自然有的!” 这下,轮到诸葛亮出面,给杨修解释。 “此计是由天子提出的。” “随着将来与草原展开贸易,铁器、布匹这些东西必然会陷入紧俏。” “这个时候,自然而然就要扩大产量,也意味着要增加工坊,招募匠人。” “但匠人的数目就只有那些,而且都是师徒传承,很难招募过来。” “既然这样,就将平日里农闲的百姓召集起来,教会他们冶铁的技艺。” “将他们召集起来后,用他们冶炼出的铁去和草原上的牧民换取牲畜。这些牲畜流入内地,换成五铢钱,之后再用这些五铢钱发给百姓,如此不就能做到月月给百姓发钱,让其避免农贷缠身,导致最后土地被那些地主豪族拿去了吗?” “……” 嘶…… 还能这样? 竟然还能这样? 不对,不仅仅是这样! 杨修一瞬间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 铁锅就能制造这么多的财富,将“农贷”问题解决……那更为值钱的纺织品呢?生活用品呢? 凭借着汉人的技术优势,注定了会在这上面狠赚一笔! 如此,不断用技术将草原牧民的财富换到手里,朝廷就可以用这些钱去解决这个千古难题——农贷! 当然,杨修知道自己想的其实有些理想化。 可即便不是“解决”农贷,而是“缓解”农贷,那也一样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情! 还有很多! 还有很多! 一瞬间,杨修脑子好像突然炸开了一样,想到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比如…… 谁说只能卖给草原牧民了? 现在汉人不少百姓手中,同样是缺食吃,缺衣穿! 这些汉人百姓同样可以用在工坊赚到的钱去购买生产出来的产品,甚至于将来有一天…… “想什么呢?” 刘协见到杨修仿佛呆滞在了原地,便知道他是太过聪慧,在一瞬间想了许多事情,以至于险些失去了意志。 “陛下……” “你先听朕说!” 杨修想要说什么,但却被刘协率先打断。 “就算与草原互市,展开贸易,但是因为双方的体量差的太远,这并不是能够长久的事情……想要长久,唯有让技术再次进步,或者找到更多比草原部落还要贫苦的百姓,将东西卖给他们。” “而且……朕之所以决定让孔明在此地这般布置,就是因为河北的世家势力实在太过猛烈!” “即便朕杀过去了一次,又有科举制度兜底,但朕还是担心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等十年二十年后重新死灰复燃。” “所以,朕才想着借用和草原贸易为由,在河北开设炼铁工坊、纺织工坊,招聘百姓,给他们分发月钱,让他们有能力去抵御天灾人祸,防止他们再一次的掉入农贷陷阱!” 简单来说就是…… 眼前河北的事情,并不具备广泛性。 因为除了北面,大汉目前再找不到一个体量充足、技术落后的这么一个群体,能够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 而如今大汉的各项技术也没有出现绝对的差距。 比如衣物。 大家在家都能自己去做,没有必要非要去买工坊生产的衣物。 想要将这个沟壑迈过去,远远没有那么容易。 眼下工坊的出现,只是说开放了一朵幼嫩到连形状都看不到的萌芽,给后人提供了一条有可能走的通的道路! 杨修听到天子的话后,有些庆幸,也有些失落。 不过杨修思绪极为清楚,在捋顺了脑海中的事情后,杨修忽然有个最大的疑惑—— “陛下,按照建立工坊,给百姓分发月钱的法子……有一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什么问题?” “匠人,哪有那么容易培养的?” 说到这,杨修就忍不住摇头。 “一个合格的铁匠,少说也要两三年的培养。” “将这些百姓召来,前两三年他们几乎做不了任何事情!难道这两三年就要白白给他们发月钱不成?” 刘协呵呵一笑,转身看向刘晔:“子扬,好好给德祖解释一番!” “喏!” 刘晔得了允许,也是笑的十分开心。 “杨侍郎能想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但是陛下很早便想到这一点了。” “一个合格的铁匠需要两三年的培养不假,但一个“不合格”的铁匠培养,怕是只用十天便能完成!” 杨修没明白刘晔的意思。 “什么叫“不合格”的铁匠,难道是说随便培养两下,就让他开始干活吗?” “自然不是!” 刘晔见杨修误会,也是重新解释起来。 “就比如说冬天要生活做饭,总共需要几步?” 杨修不明觉厉。 “首先,要有人出去,从山上砍下木柴。” “之后,要有人将木柴从山上运到屋中。” “接着,要将这木柴劈开。” “最后,才是将这木柴放入灶台中,生火做饭。” “这些事若是让一个人做,恐怕一天的时间也就堪堪做完。” “而且得到的饭菜,也只能是够一家人去吃。” “但倘若,将这些环节分开来做呢?” “有专门的人在山上砍柴,有专门的人将木柴运输相下来,再有专门的人劈柴、做饭。” “这样,难道不是能够节省大量时间,并做出更多的饭来了吗?” “这冶铁,也是一样的道理。” “将每一步都给分开,设置专人负责,只教导他们其中的一部分流程,便能够节省教导他们的时间了!” “而且这样,也能最大程度的避免这些匠人泄密,把制作的方法给泄露出去,难道不是吗?” …… 杨修今天已经受到了太多的冲击,所以多这一件其实也没什么。 甚至他还下意识的问了一句:“这也是天子提出来的?” “正是!” “……” 杨修此刻已经彻底失去往日的活泼,只是一个人蹲在角落里,慢慢消化自己体内已经被填满的各种事情。 “好。” 刘协此刻又看向另一侧的田豫。 “果然现在可知,朕为何同意和草原互市了?” 田豫此刻其实也晕晕乎乎的。 但这不妨碍田豫抓到天子之前和他说的本质—— 那就是铁锅,需要耗费的人力,要远远小于在粮食上消耗的人力! 而且,粮食不值钱,铁锅在草原上却是值钱的很! 我一口锅,换你一只羊不过分吧? 而一口锅的价值,按照如今这些工坊的生产速度,怕是要远远超过一只羊吧? 如此,在这场贸易中,大汉无论如何都不会吃亏! 田豫再想想之前自己竟然想要用粮食来和草原牧民贸易,一时间便是有些羞愧难当! “臣,明白陛下的心意了!” “善!” 见到田豫也理解自己的用意,天子终于疲倦的伸了个懒腰。 “如此,北方各项大事,基本就已经尘埃落定。” “等到尚书台派遣的官吏依次到位,朕也就能够放心回到长安去了!” “这次出来的时间,实在是有些太久太久了!” —————— 卷五结束!卷六之名——“王者归来”!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