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伏完一念至此,便放弃了之前的计划,转而是让自己的儿子伏典给自己找来一本《建安律》,找来一些近几年科举考试的题目,当真是开始了备考。 伏典在建安一年便已经考上了科举,只是名次不高。 见自己的父亲到了这个年纪才开始学习,伏典忍不住调侃道:“父亲莫不是想要效仿先汉丞相公孙弘,来个“复徵博士”不成?” 武帝时候的丞相公孙弘,年轻时因触犯了法律,只能是到海上牧猪为生。 等到了公孙弘四十余岁的时候,他才重新拾起书卷,重新学习《公羊春秋》。 在武帝建元元年,六十岁的公孙弘才被推举到汉武帝面前,正式入仕。 之后又是几年波折,公孙弘这才显露出其过人的才智,一路封侯拜相,并且成为了武帝时期少数几个能够在丞相位置上干到寿终正寝的大才。 伏典以公孙弘之名来比喻父亲伏完,显然是起了调侃之心,想要让父亲丢掉科举的心思,乖乖的颐养天年。 岂料伏完根本不听! 要了书后,伏完便将自己锁在屋中:“待我看完之后再做定论!” 伏完堂堂一介大儒竟然开始闭关研究起了科举,这不免惹的长安百姓又是议论纷纷。 寻常人只以为伏完这是在讨好天子,有些不屑。 唯有蔡邕、刘表、孔融这些当世大儒听到伏完的做法后,都纷纷夸赞:“吾不如伏也!” 便是天子听后,也是专门召见了伏寿,并给她赠送了一套书籍,可见天子对此事亦是感到欣喜。 还有一伙人听闻此事后也有些怅然。 “若是现在告诉天子,我们不要这三公九卿的高位,愿意前去参加科举,天子他还愿意吗?” 这几人正是田丰、崔琰等人。 田丰叹了口气:“当然不可能。” “昔日我们都笑沮授竟然真的重头再来,以为他是没了法子才去参加科举。” “但现在看来,这科举,才是天子给我们这些老人留下的出路啊!” 随着河北世家被肃清,田丰这些人虽然还活着,但其实也基本和死了没什么差别。 所有人都知道,天子会对他们进行处决。 所有人也都知道,天子会在什么时候对他们进行处决。 这种眼睁睁看着自己死期到来的滋味,确实是难受的紧! “要不再去面见一次天子,请求天子手下留情?” 大司农邢颙提议道。 “现如今,天子杀不杀我们,其实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既然如此,若是乖巧些……” 话还没说完,就被田丰打断:“莫要再说此话!” “这个时候无论是求天子也好,骂天子也好,都改变不了天子的心意。” “既然如此,等到明年的大朝会上,任由天子处置即可。” 田丰全然没了之前的意气风发。 正如他所言。 现在的他们,已经是连向天子求饶的资格都没有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