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诸葛亮笑笑不说话,静静站在原地仿佛不屑解释。 “蠢货!” 孔融那边终于有士子忍不住朝着对方怒斥! “灯笼是现场制作的,过程我们都看在眼里,自然知道没有什么骗人的戏法存在!” “这诸葛亮又没有仙术,如何能使得那么沉的一个灯笼飞起来?” “它能飞起来,说明是那纸包裹的空间内有东西带着它飞!” “那纸包裹空间内的东西,就是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元气!” “哦~~~~” 顿时,恍然大悟之声不绝于耳。 诸葛亮此时才再次开口—— “世伯,这便是元气的展现方式。” “您若是想看细蛊……这倒也容易。无非只是还要再等待一段时间。如今天然洁净的水晶虽然找到,但打磨却还是要费上一些功夫。” “此外,关于日食之说,我也根据以往“灵台郎”留下的记录做了整理,确定了日食这一灾象乃是有迹可循。” “若是世伯不信,也可等到明年二月,证明我所言非虚!” …… 眼见为实。 随着诸葛亮放飞的那个灯笼,“元气”一说已经彻底被证实! 甚至听诸葛亮的意思,“细蛊”、“日食”这些东西,也能亲眼看到,找到其中的规律! 有了这个坚实的论证,“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瞬间被干的稀碎! 诸葛亮做完这足以青史留名……不!是足以改变历史一幕的事情后,却又仿佛没事人一样,十分平静的坐会了司马懿身边。 司马懿此刻凑上来,言语中充斥着不善—— “孔明,我觉得你越来越像一个人了。” “谁?” “天子!” “可不敢胡言。” 司马懿满脸狐疑。 他还没有一个恰当准确的词能解释诸葛亮和天子身上共同的气质。 反正就是感觉他们很装…… 虽然他们确实有装的资本…… 可一旦这么想的话,就更令人生气了! 之后又有儒士来和刘表、诸葛亮辩论,但随着诸葛亮放飞了那盏灯笼,无论多么精彩的辩论,都已经变的毫无意义。 这盏灯笼,直接一脚踹破了天人感应的根基,同时也打碎了谶纬之说的理论,给天人感应学说造成了无法承受的打击! 虽然“天人感应”还没有正式失去市场,但不可否认的是,整个关中的风向在一夜之间发生了转变。书铺中王充的《论衡》一跃超过了《五年科举三年模拟》,成为了关中最为畅销的书籍! 而天子在得知这件事后也是笑笑就不再理会,任由所有的士子肆意讨论。 唯一插手的事情,便是天子觉得诸葛亮放飞的那盏灯笼没个名称实在不妥。 “既然如此,干脆就叫孔明灯算了!” 孔明之名,经历这一件事后,说不定还真能照耀千古,成为永恒燃烧的一盏灯火!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