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行。” “户部尚书,由荀彧担任可行吗?” 贾诩默不作声…… “怎么了?” 刘协还以为贾诩对荀彧的能力不信任。 “以文若的才能,担任户部尚书绰绰有余。” “这点臣知道。” “嗯?” 那刘协就更加疑惑了。 贾诩叹了口气,神色中有些复杂。 “陛下,臣今日,想要举荐荀彧担任尚书令一职!” “好,没问题,不就尚书……” 刘协答应到一半才反应过来,随即便皱起眉头:“文和说什么?” 贾诩拱手道:“陛下,若论起治理国家的才能,臣其实远远不如荀彧。” “这并非是臣自谦,因为这其实都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如今趁着官制改革,倒不如臣将屁股底下的位子让出来,腾给文若。” 刘协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死死盯着贾诩的袖口。 “文和是要在这个时候离朕而去吗?” “陛下……” 贾诩摇头。 “如今陛下英明神武,使得大汉起死回生,俨然是有了中兴的迹象,何必还要臣的残躯在此效力?” “荀彧、荀攸、钟繇,哪一个不比臣更加年轻呢?” “诸葛亮、司马懿、杨修,哪一个不比臣更加聪慧呢?” “陛下一开始命臣为尚书令,其实本身就是为了安抚西凉军的人心。” “随着陛下逐渐光复故土,西凉军的作用其实也是在缓慢下降。” “所以……如今并非是臣要抛弃陛下,而是陛下应该往前看去,不要再沉浸在过往的时光当中了。” …… 贾诩的理由相当充分。 “陛下如今,其实已经不需要老臣在后方驻守了。” “随着三省六部制度的建立,随着诸葛亮、司马懿这些年轻人的成长,陛下光复天下,乃至于中兴大汉,那都是迟早的事情。” “如今王充的学说重新被人提及,陛下也应该听过“顺其自然”的道理。” “既然如此,陛下为何不容臣乞骸骨,辞去官位告老还乡呢?” …… 片刻后,整间宫室回荡起一阵听上去就令人骨寒的声音。 天子,赫然已经开始咬牙切齿! “文和,你不信朕?” “陛下哪里的话?” “你既然信朕,为何要请辞?” 刘协瞪着贾诩:“你现在请辞,难道不是担心将来功高震主,担心朕将来会对你动手吗?” “不然的话,你现在请个什么辞!” 刘协看向贾诩的袖口:“你若是敢将袖口的那封信拿出来,朕今日绝不轻饶你!” “尚书令不想做,不还有中书令?” “中书令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 “这职务比尚书令要轻松太多,而且也最适合你。” “住嘴!就这般决定了!将你袖中的书信给朕放下,然后滚出去!” 岂料,贾诩突然狡黠的看向天子,随即抖了抖自己的衣袖:“天子,今日臣并未准备书信!” 刘协:? 随即,刘协恍然大悟,当即笑骂道:“好你个贾诩!竟然和朕玩上了这一套?” “想要中书令的职务,不想去做尚书令,直接和朕直说便是,哪里用得着这般曲曲绕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