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什么北匈奴! 甚至什么贵霜! 统统都给老子死!老子的爸爸马上就要回来了! 待这群西域使者退下之后,所有人的神情一肃! 他们知道,建安六年大朝会上真正重要的东西来了! 三省六部! 改革官制! 果然…… 刘协暂时将辽东、交趾、西域的事情抛之脑后,同样面色凝重的面向宫室内的官吏—— “有些事情,诸卿怕是已经听说了。” “自党锢之祸以来,朝廷时局便已经不稳。” “先有梁冀、何进这样的外戚弄权,后有袁绍、王允这样心怀叵测之人操纵时局,只为自己谋求私利。” “今日,朕便决定,澄清吏治,重新划分各部职责!” 来了! 听到天子将主要原因扯在“党锢之祸”,而没有扯到“天人感应”的时候,一众传统儒士忽然松了口气。 万幸! 若是天子在这场大朝会上主动发难,身先士卒的朝“天人感应”开团,只怕会引起社会剧烈的动荡! 而如果仅仅是以“党锢之祸”为引子,那毫无疑问可以让更多人去接受天子的改革,不至于在这个时候和天子再引发一场争端。 所以,无论是天子亲近的高官,还是一些尚沉浸在旧制中的官僚,竟然都没有反对,而是静静等待着流程的进行。 天子见无人反对,便让司马懿、杨修拿过一封早就写好的帛书,当众宣读! 随着三省六部官员名单的公布,有人欣喜,有人悲伤,但更多的却是疑惑。 尚书令竟然不是贾诩? 难不成天子是忌惮贾诩权威太重,将贾诩给弄下来了不成? 不过当他们细品贾诩“中书令”的职责后,又发现了不对劲。 改为“中书令”后,虽然没有了行政权,但却拥有了中枢最重要的决策权。 加上天子动不动就要亲征,后方必然需要有人留守。 所以细细品来……天子对贾诩哪里有半分的猜忌?这分明是在给贾诩减轻工作量的好不好? 随着六部尚书、侍郎,还有九司五监的长官名单念完,田丰、崔琰等河北士人面色异常难看! 没有! 没有! 河北士人,一个都没有! 现在唯一还有官位在身的,不过田丰一人! 可随着“太白论道”的结束,谁不知道“天人感应”即将被埋入历史的垃圾堆,谁不知道依附于“天人感应”存在的“三公”也要被天子亲手罢免? 一时间,几人面色灰败,甚至已经想到大朝会之后就有廷尉……啊不对,现在应该是叫刑部的人过来将他们带走。 不过天子在公布完名单后并未停止,而是继续念到—— “朕已决定,加设散官!”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