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第423章 安南都护府-《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第(3/3)页

    “二位能有此意,我心甚慰!”

    诸葛亮又召见了掸国国主雍华和骠国国主卑蔑。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两人彼此怒视。

    雍华是恨卑蔑随意侵略,蹂躏掸人。

    而卑蔑则是对雍华不屑,以为自己是败给了伟大的大汉爸爸,而不是身边这个弱小的邻居!

    “从今日后,你们若再有争端,不可以刀兵解决!”

    诸葛亮向两名国主阐述了“仁”的奥义。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若是能够施行仁义,那对你们也是有好处的。”

    有“言传”自然有“身教”。

    诸葛亮和在南中时一样,晚上召集两国的百姓,予以教化,白天便行走于大地上,教导他们技术历法。

    耕织、天文、历法。

    还有城池的建造、船只的改进、牲畜的蓄养。

    在这期间,诸葛亮还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作物。

    比如此地的水稻不但能够一年三熟,而且产量要远远高于大汉本土的水稻!

    再比如一种油棕,出油量要远远高于大汉本土的菽,并且质量也是相当优秀。

    还有甜到发齁的甘蔗,异常坚韧的蕉麻……

    “这哪里是化外之地,分明就是一片宝地!”

    在探寻的过程中,诸葛亮也沿着河流来到了尽头。

    入目所见的,便是一片宁静的大海!

    诸葛亮站在此处,放眼望去,心中没由来出现一丝敬畏。

    “海的那边,是不是还有什么?”

    “这里是南海吗?而如果仅仅是南海的话,东海的尽头又是什么?”

    诸葛亮双眼中短暂的浮现迷茫后,却是愈发坚定起来!

    他知道,这些问题总归会有个答案!

    随着大汉的逐渐中兴,这些陆续肯定会有一个答案!

    诸葛亮的身影落在身后之人眼中,不由让众人一阵憧憬,并将这个身影默默记在心中。

    若干年后,在这片海滩上,便竖立起了一个诸葛亮的雕像。

    而在此地建成的城市,也逐渐有了一个约定俗成的名字——

    孔明城!

    从此以后,此地注定了,将是大汉自古以来的领土!

    一直待到建安七年,诸葛亮终于是被朝廷的一封诏书召回。

    听闻诸葛亮要离开,不单单是在此处的汉人官吏十里相送,便是掸国、骠国的百姓也自发来到道路两侧对着诸葛亮依依不舍。

    遇到有枝叶阻挡,便将这些枝叶砍伐。

    遇到有石块拦路,便将这些石块合力推走。

    从安南都护府到宁州。

    再从宁州到益州。

    路上时时刻刻都有人群相送。

    随行的雍华还有卑蔑见到这一幕,都是对诸葛亮叹服道:“幸有先生自西南走这一遭啊!”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