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董仲舒那套“天人感应”既然能把墨家“明鬼”、“天罚”的理论扯进来,那王充的《论衡》中凭什么就不能将别家经典扯进来,一并完善体系!? 比如墨家的“明鬼”虽然不好,但“三表法”却是和《论衡》息息相关。 再比如法家……虽然暴秦那套被儒家所唾弃,但儒家还不是将法家那套暗搓搓拿来用了? 先秦诸子的理论,完全可以大胆的加到现在以王充《论衡》为骨架的体系里,充当血肉嘛! 刘表和杨彪都是恍然大悟。 “陛下的意思是……百家复兴?” 董仲舒既然能够玩复制粘贴,后人凭什么不可以? 董仲舒既然能够玩罢黜百家,后人凭什么不可以百家复兴? 他能将墨家、法家的东西拿来自己用,凭什么后人不能将墨家、法家,乃至道家、杨朱的东西拿来自己用? 天子的话毫无疑问是给刘表和杨彪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学问……原来还能这么做!? 两人若有所思的从宫中出来,各自心中都有出现了一层框架,想着能够将什么东西给填进去…… 而那一众被天子称为“虾蟆之儒”的老儒生也不敢继续宣扬自己的学问。 消息传到河北、中原,自然也是举世哗然! 相比于关中,关东对于王充的《论衡》的接受度其实并不算太高。 如今眼看天子要废除“天人感应”,都是纷纷对天子进行辩驳。 大儒华歆等人更是翻出来那句古老的谶纬,显然是要和天子死磕到底—— “代汉者,当涂高也!” 华歆本就是平原郡高唐县人,临近青州,干脆就投奔袁谭。 “如今天子不敬上天,显然是汉室即将失去天命的象征,您的身份尊贵,还请您效仿商汤伐夏、武王伐纣的行为,顺应天命,建号称帝!” 袁谭见到连华歆这样的大儒都来投奔他,自然十分欣喜。 不过他却推脱道:“我的功绩暂且不能得到上天的垂青,怎么能有建号称帝的想法呢?” 但华歆还有一众大儒却不肯罢休,显然是想要袁谭成为“天人感应”的一面旗帜,再三相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