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哪怕是偏远的辽东,那在当地也有足够的粮食供养大军。 但西域不同。 此去万里之遥,而且西域地小国狭,根本难以满足大汉远征军的需求。 想要攻打西域,就必然要开辟一条漫长且耗资巨大的补给线。 可这种补给线,即便是以大汉如今的实力,也很难负担的起。 故此,就要在补给的重量和轻便方面下手。 “炒面比之粟来说,其实更加顶饿。” “同样的份量,炒面能让十名士卒吃饱,但粟可能只能让五名士卒吃饱。” 刘协老早便在考虑远征西域之事,所以对炒面代替现有军粮的事也就在谋划中。 “此外,士卒远征不易,朕想着将军粮中放些草原的肉脯、蜀地的蔗糖、河东的醋布……” 见掌管财政的荀彧想要说些什么,刘协先一步制止了他。 “朕知道耗资巨大,甚至要胜过一般百姓的口粮,但这些远征士卒不同于其他。” “文若应该知道,这些士卒一旦前往西域,可能就没有机会再回到汉地了!” 刘协说的意思自然不是这些大汉远征军会全军覆没。 而是这些军队,有很大概率会彻底留在西域,成为将来汉人邦国的百姓。 “而且万事万物,有需求,才会有生产。” “朝廷采购这些,大汉内部的商贾、匠师也会想尽办法提高产量,最终获利的其实还是汉地的百姓。” “这,其实也是一种强干的手段。” 仅仅是剥削、蛮横的掠夺,那肯定是惹得民声鼎沸,并且属于是大汉拿着自己的血肉去滋补西域,俨然是成了汉武帝时候的模式,刘协可不想自己晚年之后苦兮兮的被逼着下罪己诏。 所以刘协说的,是“朝廷采购”,用钱财变相的鼓励汉地百姓、商贾去扩大生产,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产量。 而产量一旦提高,也必然会优先辐射到汉地百姓,形成良性循环。 荀彧仔细想了一下,理好像确实是这么个理。 但荀彧愈发忧愁:“陛下说的是没错,可是朝廷哪里来的那么多钱财去采购那些食货?” “文若又走进死胡同里了不是?” 刘协摇头。 “民生一旦改善,人口必然会暴增。到时候即便朝廷不增加税收,每年依然能获得稳步增长的口赋。” “而且随着道路不断地开辟,贸易不断的繁荣,朝廷的商税将来也必然是只多不少。” 同时将来说不定还能卖地!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 刘协在心中暗暗补上这句。 没听说过,百姓越富有,朝廷就越穷的。 和世家不同。 朝廷又不是和百姓抢肉吃的,而是一种共生关系。 百姓越富有,朝廷必然也会更加富有。 若是出现了负反馈,哪一方的财富入不敷出,那必然是有什么奇怪的东西在暗中吸着双方的血。 当然,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至少在如今,随着刘协光复大汉,将大汉那些潜藏了数百年的硕鼠和吸血虫打扫了一遍,短时间内暂时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况且,一旦华佗、张仲景他们的那套模式成功,朕还会在长安开办别的学堂,比如冶铁、肥料、农耕……所以文若千万不要担忧。” 荀彧听到天子的解释,脑筋稍微一转动,就转过了自己的牛角尖,对着天子不断点头。 “除了这炒面之法,朕还准备了些饴糖。这两种技术朕都会从散官中挑选合适的人做,以方便朝廷将来的采……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