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兄长何出此言?” “若是你愿意留在长安,难道不也能够如此吗?” 诸葛瑾摇头:“吴候的恩情尚未报答,如何能在这个时候贪图长安的欢乐呢?” “如今见到你家庭圆满,我将来能够和父母交待便已经是幸事,怎么能再奢求更多呢?” 诸葛亮也知道兄长的性子,便也不再相劝。 “兄长这次来,竟然真的是为孙权讨封?” “正是。” 诸葛瑾说话光明正大,也不再隐瞒自己要办的事情。 “那兄长成功了吗?” “孔明之智远胜于我,又常在天子身边,怎么能不知道天子的心思,反而还要来问我呢?” 诸葛瑾对于事情没有办妥,还是有几分生气。 不是气天子或者诸葛亮,而是自责,以为自己没有完成孙权的嘱托。 “将来中原与江东开战,无论谁胜谁负,对江东百姓都是一场浩劫。” “我不能制止此事,这只能是我的无能啊。” 诸葛亮给诸葛瑾夹了一块色泽鲜亮的红烧肉,随即便说道:“为何兄长非要来劝谏天子,要天子不动用兵戈。而不是去劝谏孙权,要孙权臣服于天子呢?” “吴候已经臣服于汉室!” “兄长,与我之间,难道还要说这种场面话吗?若是孙权真的臣服汉室,又如何能弄成今日这般局面?” …… 兄弟二人之间的气氛,一时间有些冷场。 还是黄月英在其中温声细语的调和,二人才再次恢复了交谈。 “不该谈公事的。” 诸葛瑾自罚三杯。 “其实吾子两年前也在江东出生,取名诸葛恪。” “哦?” 诸葛亮闻言先喜后忧。 “我也思念侄儿,兄长将来……或许能够将侄儿送来长安。” 诸葛瑾听出诸葛亮的言外之意,但却没有拒绝。 兄弟二人一直待了一个时辰,这才相互道别。 一人在长安,一人在江东,下次相见,不知又到了什么时候。 甚至于,还有没有下一次的见面,也都要另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