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章 暗线-《影帝:我谢谢你哦》
            
            
            
                
    第(2/3)页
    “香江毕竟诞生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所以在塑造侠义英雄方面非常在行。”张远看向蔚蓝天空,慢悠悠的说到。
    “但这些人物也只是侠客,只有小义气,并无大义。”
    沈重阳参与保护孙文,是想获得前妻和女儿的认可。
    谢霆风的邓四弟参与护卫,是因为少爷执着于革命,所以他也要参与。
    和尚参与,是因为得在外干出点事业才有脸回少林。
    李宇春的角色,是为父报仇,才参与到护卫中。
    哪怕是王学祁扮演的富商,会参与到护送行动当中,也是因为梁家挥扮演的好友陈少白疑似被清军杀死,所以他要继承对方的意志和事业。
    所以,这些人参与到革命中,是为了家人,为了爱人,为了主人,为了朋友,为了信仰。
    可惟独没有一人是为了“革命”而革命。
    为什么要革命?
    因为我恨满清。
    因为我想要家人认可。
    因为少爷想这么做。
    看到没,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一人知道革命的真正意义和缘由。
    只是因为各种原因被牵扯其中,并为此献出了生命。
    这就刚好呈现出了孙先生革命的一个致命问题。
    那就是他的革命,更多的,是一场属于小资产阶级以上人士的革命。
    没有完全动员起真正的广大的底层人民!
    革命的结果是什么?
    就算推翻了旧王朝,百姓的日子有好起来吗?
    不还是吃人的旧社会。
    肥了资本家,壮了军阀,乱了华夏。
    最终受剥削的,送死的还是底层人民。
    这片子里的人,虽然为保护孙文献出了生命,却没有一人真正理解,甚至了解过三民主义,三民是哪三民都不知道。
    这样的革命是不可持续的。
    只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国与民族,没有社会和民族责任感。
    便没有人民能够接受的思想和纲领。
    所以历史书上写孙先生的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
    注定了只有少部分人会参与,会获利。
    并且根据马克思的理论,资产阶级天然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这个阶层去革命,本就有种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感觉。
    也难怪最终革命成果会被“篡夺”。
    但不能因此就说孙先生不伟大,只是有其局限性。
    也因此,张远不认为自己的角色是民族英雄。
    最多只能算是个义士,其义所在,仅是护卫了孙先生这个历史人物。
    民族英雄需立于民族大义之上。
    “你和我们家姜导还真挺像的。”周昀老姐听完,单手握拳托着下巴:“尤其是那种批判精神。”
    “他就敢指出别人的不足。”
    “你也敢。”
    “难怪他喜欢你。”
    说罢,这位又面色淡了些,补了句。
    “难怪一郎也喜欢你。”
    张远:……
    你不要乱讲话啊!
    我告你诽谤啊!
    什么叫一个未成年少女喜欢我?
    这话听着就危险。
    而且我像姜纹,所以姜一朗喜欢我。
    你的意思是老妹恋父喽……
    后妈的确不好当,张远也不多计较她的话了。
    不过他对周昀挺感兴趣。
    不是那种感兴趣,是对她的表演有兴趣。
    毕竟在《太阳照常升起》中,这位的角色就挺有张力。
    陈诗人的名言:“我这部戏得十年后才能看懂”。
    其实这话给姜纹用才好使。
    《太阳照常升起》就是这样一部戏。
    最大的缺点就是除了姜纹夫妻俩之外的演员……没办法,鹰皇老杨投资的,所以选角不是姜纹说了算。
    有龙叔家的好大儿,还有黄秋牲这个逆贼,以及陈冲这个不做人的。
    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群贤毕至了。
    这部戏有一场是一个婴儿躺在花丛中。
    周围都是鲜花,容易花粉过敏,或者被花草扎伤了,还是露天的,小孩再着凉。
    换个好事的来,准说这是剧组在“虐待”小演员。
    可这个婴儿,就是姜纹和周昀的儿子,刚出生没几个月。
    所以那些导演别扯什么敬业不敬业的,有难事自己上,或者让亲儿子上,你敢吗。
    头一场就拍上门提亲,两家人大合照。
    谢公子才与周昀见面,还有点像害羞,又有点不好意思的状态。
    张远见他这样,回想起了当年在《小鱼儿与花无缺》剧组,他缠着杨雪要和人家玩。
    结果杨雪大姐见他就闭眼,嫌他烦和幼稚,还得“哄孩子”。
    霆锋就是觉得杨雪漂亮,那部戏里也的确是漂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