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鲨群’注意,敌机动了,敌机动了~~~” 四千多米高空之上。 一架‘海山鹰’高教机座舱内,代号‘嗜人鲨’飞行员发现空大六架飞机抵达比赛空域之后,立即提醒自己的战友。 根据比赛前制定的规则。 海航参赛队队长‘嗜人鲨’将充当预警机和预备队角色。 不到最紧要关头。 不主动参与‘战斗’。 ‘山鹰’高教机的KLJ-7型火控雷达虽然是多普勒脉冲雷达,不过机头朝向的探测最远距离能够达到一百二十公里。 当然了。 这是最理想状态。 也是在电磁环境最干净,无复杂地形干扰的空域。 才能探测到这么远的距离。 一般情况下。 能在机头朝向发现八十公里外的目标,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因为‘山鹰’高教机的火控雷达做不到三百六十度无死角扫描。 呃! 目前全世界所有战斗机的机载雷达都做不到三百六十度无死角扫描。 原因很简单。 东大和美国的技术含量已经达到了。 尤其是东大,航电系统一直都是该国的强项。 弱项是发动机技术。 老美则完全无死角。 但是不管是东大的歼-20猛龙,美国的F-22猛禽,F-35闪电,以及其他非隐身型战斗机,都没有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雷达设计。 这是因为两国都有庞大的预警机机群。 有预警机在己方机群后方压阵。 战斗机完全没有必要这种鸡肋设计。 更何况。 想要实现雷达三百六十度无死角扫描,目前唯一的方法就是在飞机机身里塞雷达。 雷达塞进去了,机身空重就增加了。 空重增加,势必就会牺牲航程和载弹量等等。 得不偿失! 至于其他国家则是因为技术含量不够,机载火控雷达做不到小型化。 就拿‘山鹰’教练机的KLJ-7型火控雷达距离。 该雷达扫描范围为方向正负60度,俯仰正负60度,横滚正负60度。 扫描范围就是轴线指向前方的120度锥形。 而飞机高度越高。 受到地形,以及低空复杂电磁环境的影响。 第(1/3)页